,“你不想在宴上待同你父皇说一声就是了,何必装醉?今日是你的生辰,无人敢在背后说三道四。”
那日她命人请景岱来未央宫,便是让他想法子堵了那些迂腐老臣的嘴,好让谢鸾过一个顺心顺意的生辰。
谢鸾却道:“东南水患洪灾盛行,东西百姓苦不堪言,父皇在这个时候为我大办生辰宴,不合适。”
这般铺张奢靡,明儿朝议群臣参奏的折子该满天了。
皇后一噎,“这是你回来后过的第一次生辰,我们不想委屈你。”
更重要的是,五年前景惜云一个赝品的生辰宴都办的这般隆重,又是螃蟹宴又是投壶游园,她亲生女儿的生辰宴岂能敷衍草率?
皇后想说这些东南水患和她的生辰是两码事,叫她不必感到负担,谢鸾抬眸,“父皇母后的心意,我都明白。”
说到这,谢鸾想到一个主意,“与其大办生辰宴,造成不必要的铺张,不如按从国库中多调拨粮食钱款救济百姓,减免灾区田赋丁税,母后以为如何?”
须臾,皇后看着她,眸中的心疼逐渐转为赞许之色,“阿鸾有这份心,你父皇定会十分欣慰。”
谢鸾道:“我出身民间,切身体会过百姓生存不易,东南灾区的百姓更甚,百姓身处水深火热,我却在宫里食山珍海味大办宴席……”
她深吸一口气,“阿鸾良心难安,亦不愿父皇因为我背上昏君的骂名。”
皇后一脸欣慰地看着谢鸾,不觉已湿了眼眶。
她的女儿自小不在她身边长大,在外历经苦难仍有一颗大爱之心。
这是宫中任何一位公主都比不上的。
次日谢鸾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帝王。
一口一个百姓疾苦,女儿一心为民,帝王岂有不依之理,立时便命张德全拟旨下去。
谢鸾又道:“三个月前父皇已拨过一批赈灾款,层层下到东南,只怕最后用到百姓身上的只有十之一二,儿臣提议任命一位真正为百姓着想的臣子前往东南之地督办此事,安抚民心。”
景岱闻言眉梢轻挑。
景瑞刚抵达燕地,朝中便急着派人前往东南之地督察。
不知道的还以为帝王不放心他,因此派人来监督他呢。
宣德帝显然也在顾虑这点,当初他将燕地封给景瑞,是存了试探之心。
但好歹是从小亲自培养的儿子,事关万千百姓的死活,帝王相信他不会在大事上犯糊涂。
谢鸾一句话打消了他的顾虑,“父皇若是怕四皇兄多想,儿臣回去便手书一封着人送去燕地。”
景岱见帝王还在考虑,适时劝了两句,宣德帝看向谢鸾,问道:“阿鸾可有推举的人选?”
后宫不得参政,在谢鸾这儿早就破例了。
谢鸾就等着帝王问这句话,她故作沉吟,抬头看向景岱,“三皇兄心里可有合适的人选?”
景岱收到她眼神示意,拱手上前,“儿臣向父皇举荐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