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全家只爱假千金?重生我转身回皇家 > 第三百二十九章 风头

第三百二十九章 风头

谢鸾掀起车帘,看着身后的九重宫阙离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二_八_看-书^网¨ .无+错/内_容¢

“祖母的意思是,她的心头血若救了皇后,便不再追究她从前犯下的那些过错,她戾气太重,妙清寺是个好去处。”

太后是真正的善心人,所以十五年前会对善良单纯的郑氏动恻隐之心。

后来得自己一时的善念酿成大错,害帝后与女儿分离十五年,太后一病便是一个月,至今仍卧床不起。

正因为有了郑氏这个前车之鉴,这次太后对身为帮凶的娴嫔没有丝毫手软。

那日谢鸾来宁寿宫看望太后,刚好瞧见太后命人将娴嫔凌迟处死。

那时的娴嫔已被折磨的几欲疯癫,死亡于她而言,可以说是最好的解脱。

太后偏要选择这么一种痛苦的死法,既是对娴嫔的报复泄愤,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

如今郑氏远在南疆,太后暂且动不了她,一旦她再回大周,她的下场绝不会比娴嫔少。

一晃两个月后。

韩彧回京复命,两个月前还身处洪灾水患的百姓已经陆续安居乐业,蠢蠢欲动的东南藩王也没了声息,东南之地一片风平浪静。

韩彧回京半个月后,正值帝王寿辰,燕王景瑞领旨入京,献万寿图一幅,图上近万个寿字,乃是燕地数万百姓亲笔所写。\萝!拉\小_说~ _蕞·鑫¢漳?洁-庚!辛·哙^

帝王龙心大悦,命人重修燕王府,五日后赐宴与明华殿。

下了早朝,景岱和谢鸾一同来未央宫给皇后请安,从未央宫岀来,景岱顺便将昨日东南之地传来的消息告诉了谢鸾。

半个月前,凉州一队兵马将乌桓士兵逼至嘉门关外,领兵的前锋正是刚入伍两个月的淮安王世子,战功不仅在一众新兵中一骑绝尘,连许多入伍多年的老兵也不及他。

景岱消息灵通,料想谢鸾还未收到这个消息,谢鸾眉眼弯弯,“嗯,昨儿我便听说了,是个好消息。”

景岱挑眉诧异。

他在凉州军营中有亲信,因此总能第一时间掌握军中的动向。

谢鸾的消息竟比他还灵通?

谢鸾顾自说道:“我收到他的信了。”

这个“他”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景瑞渐渐拧了眉头。

除去气候和马匹的缘故,从凉州到上京少说也要半个多月。

而凉州铁骑大败乌桓军队正是半个月前。

所以裴循之刚立了功便迫不及待写信给阿鸾了?

昨日明华殿散宴后,谢鸾就收到了从凉州来的信,确实是第一个知道的。!l~a\n^l^a*n`x^s...c!o+m~

令她惊讶的是,这次回京送信的竟是个熟面孔。

半年前谢鸾还是敬国公府的嫡女,被一个名叫赵十三的少年拦了马车,后来景岱插手赵家灭口监生一案,他兄长的冤案得以昭雪,她便没再管这位姓赵的少年。

没想到这赵十三当真去征兵处报了名,半年时间便从普通士兵升到了百户,再积累几次战功便能升校尉。

赵十三年纪轻轻,在军中待的时间也不长,能坐到这个位置,将来定然前途无量。

谢鸾已经收到了凉州的消息,景岱遂不再多言,问起昨日景瑞在明华殿外拦她的事。

谢鸾满不在乎,“当初父皇另派官员去东南之地还是我提议的,解决东南之患的功劳被韩彧分去一半,四皇兄该恨透我了。”

景岱侧目笑道:“照你这般说,韩彧还是我一力举荐,倒忘了四弟和韩彧曾有过节。”

谢鸾摇头,“三哥知人善任罢了,韩彧为人正直,一心为民,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说到这,她声音一顿,“此去燕地,原以为四皇兄会耐不住性子,没想到他非但没有任何动作,此番回京还是有备而来。”

“昨儿父皇寿辰,四皇兄可是出尽了风头。”

自谢鸾回宫后,景岱不是在被罚的路上,便是在被贬的路上。

昨儿他献上一张万寿图,真真是送到了帝王的心坎上。

景岱道:“东南之地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且不管景瑞暗地里在图谋什么,待他回到京中,他就会发现在他不在的这两个多月,朝中的景象早已天翻地覆。

就像今日朝议,根本没有他插话的余地。

这次回燕地,要再回京城,就得等到年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