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这不过是三皇子用来拉拢自己的手段罢了。
“阿福,”江悦唤来贴身丫鬟,“去查查三皇子最近的动向,尤其是他带来的那些药材,我要知道它们的来源和去向。”
阿福领命而去,江悦则继续把玩着手中的玉佩。
……
“殿下,江悦派人调查我们带来的药材。”亲信禀报道。
三皇子冷笑一声:“她果然不简单。看来,我们得给她加点料了。”
他走到书桌前,提笔写下一封密信,交给亲信:“将这封信送到……”
信的内容,无人知晓。
阿福办事效率极高,不出三日便带回了消息。她凑近江悦,压低声音道:“小姐,奴婢查清楚了,三皇子带来的那些药材,根本不是什么宫中珍藏!是从城外的几个药商贩子手里低价购入的,药效一般,还有些……以次充好。”
江悦冷笑一声。“我就知道,那伪善的嘴脸下藏着什么好心思!”
“小姐,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阿福问。
江悦眸光一闪,计上心来。
“去,把这件事告诉哥哥,让他看着办。”
江禄,江悦的兄长,是朝中一名御史,听闻此事后,江禄当即决定上奏弹劾三皇子。
消息传到三皇子耳中,他气得将手中的茶盏摔得粉碎。
“竟敢坏我好事!”他咬牙切齿。
江禄的弹劾奏折一旦呈到皇上面前,自己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他必须先发制人,扳回一城。
于是,三皇子暗中授意手下,散布谣言,称江悦施粥赈灾是为了收买人心,其背后目的不纯。
“听说了吗?江大小姐施粥,其实是另有所图!”
“什么?真的假的?我还以为她是菩萨心肠呢!”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为了笼络人心,将来好……”接下来的话,那人没说出口。
百姓们议论,原本对江悦的赞誉之声渐渐变成了质疑。
江悦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并不慌乱。
她提前做了准备,继续施粥赈灾,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她每天都亲自到施粥棚,为灾民盛粥。
“江小姐,您真是个大好人啊!我们都错怪您了!”一位老妇人握着江悦的手。
“老人家,您不必如此,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江悦温和地笑,为老妇人添了一碗粥。
“江小姐,您真是菩萨下凡啊!”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
“你言重了,我只是尽我所能帮助大家。”江悦轻轻拍了拍孩子的头,柔声问道,“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宝。”孩子奶声奶气。
“小宝真乖。”江悦从袖中掏出一块糖,递给小宝,“拿着,甜的。”
小宝接过糖,开心地笑了。
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走了过来,他犹豫了一下,开口:“江小姐,我……我想求您帮个忙。”
“您请说。”江悦温和地看着他。
“我……我想求您帮我找份工作,我不想再这样乞讨度日了。”男子说。
江悦听着,点点头:“好,我答应你。我会安排你到我的庄子上做事,只要你肯努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男子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您,江小姐!谢谢您!”
三皇子决定加大“慈善”力度,加大了药材的发放量,甚至亲自为灾民看病,以此来博取民心。
一时间,泰州城内,三皇子和江悦的名字被百姓们反复提及,两人俨然成了活菩萨。
三皇子手下的人将泰州灾情以及三皇子赈灾的功绩添油加醋地写成奏折呈给皇上。
大殿之上。
皇上展开奏折,朗声道:“泰州灾情已逾三月,朕今日收到三皇子所呈奏折,方知他不辞辛劳,施药赈灾,亲为百姓看病解忧,实乃难得之贤良。众爱卿以为如何?”
礼部尚书率先上前一步,恭敬道:“回禀皇上,三皇子殿下体恤民情,于天灾之下倾力解困,百姓感恩戴德,此乃治国之德,天家之幸,臣深感钦佩。”
刑部尚书拱手附议:“三皇子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实为吾辈楷模。臣认为当予嘉奖,以表皇恩浩荡。”
一旁的江禄微皱眉头,他上前一步,沉声道:“启禀皇上,微臣听闻,泰州一地虽有三皇子赈灾之举,但百姓间却流言四起。三皇子的确有贡献,但是否如奏折所言至善至美,尚需调查验证。”
此言一出,大殿内众臣低声议论起来。三皇子亲信闻言,立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