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村的八十亩水田中起出的鱼总共有上千斤,光靠这远近的食肆掌柜是远远收不完的。
于是,阿萝一早便联系好了河西县的劝农官,由官府派出人手帮忙将活鱼运送到码头与渔市上售卖,最后按照每一户的捕捞重量结算银两。
与此同时,除了山下村之外,整个临江府还有另外三个村子也推行了稻田养鱼。
有了阿萝这个大司农的牵头,这些鱼早在捕捞之前就已经名声在外,因此根本不愁销路。
要知道,这年头的鱼虽说是可以捕捞上来的,可到底还是不如豚肉那般易得,往常在县衙中也只有县令大人的食谱上能时不时看到鱼的身影。
寻常百姓别说鱼,就连肉都不是顿顿都能吃上的。
随着鱼在市场上的大量出现,价格也随之比往常低了一两文,因此有些个平日里不大吃得起鱼的百姓也会咬咬牙想着买一条尝尝鲜。
因此这些稻田鱼在捕捞之后的几日之内就陆陆续续被销售一空。
剩余的一些鱼,阿萝也不想浪费。她自掏腰包将二里铺镇渔市上剩余的几十斤鱼尽数买了下来运回了她在山下村的小院。
郭县令在一边看得直冒冷汗,满以为阿萝是担心她在临江府的农政得不到好的效果而情愿自己破费,他赶忙掏出钱袋子就想主动将这些鱼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