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尕汤,就是当地的一种面食,就是将面团擀成一厘米厚的圆饼,折叠起来切成5厘米左右宽的长面条,再炒些韭菜、葱花,同时拌几样凉菜,面下熟了调一起,佐以油泼辣子、醋、盐。
而这“豆个儿”可就“讲究”了,那个年代,当地都是麻豌豆,每逢农历七月,豌豆果实都已基本成型,介于成熟与未熟之间,人们摘下来,清洗一遍,直接放大铁锅里煮一刻钟左右,就可盛出来直接食用。
阿爷和阿爸,最是喜欢吃一碗尕汤,再来一碟热气腾腾的“豆个儿”。
当夜,成娃上学的“喜事”加上尕汤和“豆个儿”两道美食的锦上添花,一家人欢欢喜喜。
这一年夏末初秋的时节,阿妈骑着永久牌的自行车,捎着成娃顺利进入了县城幼儿园,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阿爸也是随后接来家里的第一辆车,也是整个县城的第一辆私家车,成娃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是一台风挡玻璃有两个的深绿色老牌解放牌货车,这个大家伙到家的那几天,家里每天都是前来恭喜和参观的人山人海,成娃和阿妈天天都是从商店门绕着进去,再从商店最北面西墙的侧门进去,穿过厨房才能到炕上,大门那面是很难都过去的。
从此,这个“何家大院”除了充满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也多了成娃这一代孩子读书的身影。
成娃的童年,是在幸福、美满、富足的环境中度过的,全家老小,没有忧虑,没有烦愁,那也是这个家最为辉煌的时期,精明能干的阿爸弟兄三人,为一家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甚至连城里买不到的水果,阿爸也能想方设法从成都、兰州买来。
也许是家境的原因,也许是遗传基因的缘故,白白净净,胖乎乎的成娃和妹妹红莲,那可真是县城里最漂亮可爱的孩子,真真的人见人爱,只是成娃怎么也没想到,度过了这美好的孩童岁月,接下来,他的少年时代,却是最为困苦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