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和三叔的运输搞得还算顺利。只是,跑运输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车也有时候被货主嫌弃有些小了。
而阿妈商店里的生意,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再也没了昔日的供不应求,反而冷清的有点让人怀疑,看着这样的生意,再看看孩子们,成娃都高二了,想想再过几年孩子们考上大学,那可就真怕是要供不起了,阿妈不觉着急起来。
阿爸又何尝不担心呢。
所以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二人决定利用院子大和交通便利的条件,买点建材试试。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衣食无虞,反倒是原先土木结构的房子,一来满足不了年轻人的要求,尤其是新婚的,哪个不愿住进大瓦房或是小平顶。二来“谁家盖了新房,谁家的房子盖的更气派”的虚荣之风,已经悄然在民间兴起。于是,房子的装修更是空前的火热。就连老房子都是一家比着一家翻修。
起初,阿妈让阿爸和三叔去河州的时候顺带进了些乳胶漆、纤维板、地板革之类的,没想到,拉回来没几天,就一抢而空。于是,阿妈决定除了再多进些之外,又加了瓷砖、屋顶瓦、砖雕。
事实证明,阿爸阿妈这次的“小转行”又成功了。
生意再度红火起来,不过是从商店转到了院子里。
只是这建材生意明显比开商店可累多了。成天搬来搬去不说,一不小心就会砸到手脚。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成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能让这个家越来越好,阿爸阿妈真是豁出去了。
细心的成娃发现,阿爸自从那次车祸以后,人比以前虚弱了不少,少年时哮喘落下的病越来越严重起来,动辄就是那种几乎要咳出肺来的咳嗽,夹杂着看似吐不完的浓痰。
而阿妈虽然嘴上不说,但那日渐佝偻的背影,不止一次刺痛成娃的眼睛。
表面上看来,家里的状况日渐又好了一些,其实,所有的一切都在暗暗的发生着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每次的顺理成章之后。
三叔的婚事也在年前办了,孩子们的三婶如三叔所愿正是冯家二丫头。
这么些年来,三叔和三婶算是熬过来了。成娃悄悄跟红莲说,三叔三婶这就叫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都半年过去了,这一日午后,天空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商店里和院子都没什么生意,阿爸一边喝茶,一边忍不住把心里的盘算跟阿妈说了。
“现在老三也终于成家了,将来他也会有自已的孩子,自已的家庭,我看,要不我们还是趁早把家分了吧。”
“就是,老三媳妇不像农村里来的丫头,人家是知识分子家里出来的,不会种地不会打粮,人家在供销社有工作,他们今后过的生活和咱们不一样。”阿妈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
“前段日子,你侄儿说再车不想跟了,一方面挣不了多少钱,二来人家想是去学习装潢呢。我看我们把你侄儿打发了,再就把车给老三算给,让他一心一意跑去吧。”
“就是,那还好。但不知道老三怎么打算的。这趟回来,要不你就好好问着商量下。”阿妈对有了打算的事情,总是那么不喜欢拖拖拉拉。
“嗯,成。这趟回来就办。”阿爸也爽快的决定下来。
几天后,三叔从马尔康回来了,和往常一样,三叔这次回来累坏了,吃了饭也没去见三婶,也没回三婶的家属院,洗了脚就叫了旦增早早去里院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吃了早点后,这才收拾了票据来找阿爸。
“这趟怎么样?挣的好吧?”阿爸接活票据,也不看,随手放到一边问道。
“这趟应该是最近几趟里挣的最好的一次。”三叔高兴的回道。
“那就好。旦增,”阿爸扭头跟二舅儿子说道:“你前一向说要去学装潢,是真的打算好了,还是随口一说?”
“我打算好了,姑父。我阿爸叫我过二年娶媳妇,我想是再学一门手艺,以后也好拉家务。”
“好,有志向就好,就有了奔头。”阿爸说道:“那就这样,姑父也没啥给你的,这趟的收入,老三你就和旦增一人一半分了,算是给你们两个的一次奖励。再就把旦增的工资算一下,一次性给娃娃结清。旦增你就在城里浪两天,给你阿爸阿妈都买点礼物,等你准备好了,就送你回去。
“那就太好了,姑父,我还正愁怎么和你开口。”旦增说完不好意思的笑了,这孩子虽然都快二十岁了,倒也是直性子,说话直来直去的。
三叔知道阿爸这样决定一定还有别的事,就不再多说什么,仔细给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