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2008年,隆冬,不过是农历。今日又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只是今年的腊八节却跨年跨到了2009年1月3日。家里从阿爷那时,就格外重视这个节日。而今天的腊八节,看起来一家人欢欢喜喜,而成娃确是忧心忡忡。
成娃已是第三天在家休假。
午后,天气放晴,并不觉得寒冷,成娃实在是压抑不住内心的烦闷,就信步出了家门。
红莲应该收到信了。也不知道她看了没有,如果看了,她又会作何感想呢?这会是在独自哭泣,还是暗自忧伤?亦或是......不不不,红莲不可能拿这事和尤素福商量,他还是了解自已的妹妹的。
成娃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不觉间已来到了村口。他停下脚步,远远望去,只见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个小孩正围着一位老人,听他讲着什么。成娃定睛一看,那老人竟是村里的老支书。他心中一动,决定过去听听。老支书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他正在讲述着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成娃站在一旁,也被这股气氛所感染,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他静静地听着,直到老支书讲完,孩子们散去,他才走上前去。
“支书,您讲得真好,孩子们都听入迷了。”成娃微笑着打招呼。
老支书转过头,看到成娃,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成娃啊,你回来了。腊八节是咱们的传统节日,我给孩子们讲讲,也是让他们不要忘记咱们的根。你阿爷可是最喜欢过腊八节的。”
成娃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和老支书聊起了家乡的变化,也谈到了自已在外地的经历。老支书听后,拍了拍成娃的肩膀,鼓励他:“年轻人,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家乡才是根。你有心回来,为家乡做贡献,这是好事。咱们村需要你这样有知识、有见识的年轻人。”
成娃听着老支书的话,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已的选择。他决定,不管红莲的决定如何,他都要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他要将自已在外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回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帮助家乡变得更好。
告别了老支书,成娃沿着村道继续走着。他抬头望向天空,腊八节的寒风中,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温暖。他知道,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他都将勇敢地走下去,因为他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成娃不知道,自已其实一直都在朝着埋着阿爷的墓地走着。脚步不自觉地带着他,穿过熟悉的村巷,每一步都似乎在与过往的记忆重逢。他望着那片被岁月轻抚过的土地,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阿爷的墓,静静地躺在那里,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也见证着成娃的成长与变迁。
成娃停下脚步,站在墓前,默默地凝视着。腊八节的风,似乎也变得柔和了许多,仿佛连大自然都在这一刻,为这份思念与敬意让路。他轻轻地拂去墓碑上的尘土,心中默念着对阿爷的感激与怀念。
“阿爷,我来看你了。”成娃低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成娃将心中的苦闷一股脑倾诉出来,他与阿爷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知道,阿爷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与教诲,却永远活在自已的心中。耳边不断回想起那首熟悉的数九歌。
“头九硬,二九软,三九冻破碗,......,八九九九耕牛满地走”,成娃默默唱起这首歌,却发现自已又忘了中间那段。
回想起儿时承欢阿爷膝下,阿爷总是那么慢条斯理,总是不急不躁,尤其每年的腊八节,阿爷那种对一碗腊八粥的期待,历历在目。阿爷似乎永远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永远都是那么淡泊,除了每年的一碗腊八粥。
成娃不自禁泪如雨下,他知道,阿爷没法给他答案,但是,此刻的他,心灵依然得到了慰藉,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折返回家。
次日,中午下班回家,阿妈说红莲早上来电话了。
成娃微微一怔,忙问道:“她说什么了?”
“没说什么啊。”阿妈有些奇怪成娃的反应:“你怎么了?最近老是不高兴的样子,是和红莲吵架了?还是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的?”
“没有没有,我就是最近单位事多,也好久没和红莲联系了。”
“哦,那就好,我还以为你有啥事呢。”
“快放假了吧,她啥时候回来?”成娃忙岔开话题,但是心里还是牵着电话里究竟说了什么。
“哦,她说了,下周四开始考试,考完应该也就放假了。”阿妈明显不知道成娃的关注点在哪里。
“那她啥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