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长安城内一片繁华,车水马龙,行人如织。
街边的酒肆里,骆宾王与李治兄妹对饮畅谈,忽然,他压低声音,神色凝重地说:“如今王玄策来此,怕是另有隐情......”
坐在对面的李孟姜,听到这话,心中猛地一震。
作为穿越者,她知晓王玄策未来
“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壮举,可此刻听到骆宾王这般神秘的话语,好奇心还是被瞬间勾了起来。
“观光兄,此话怎讲?”李孟姜佯装不经意地问道,手却不自觉地握紧了酒杯。
骆宾王警惕地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才缓缓说道:
“我近日听闻,王玄策虽是少年,却被陛下秘密召见,随后便在长安城内四处打听西域和吐蕃的消息,行为十分诡异。”
李孟姜心中暗忖,看来历史的轨迹已经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
她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微微皱眉,“莫不是陛下有什么重要任务交给他?”
“我看正是如此。”
骆宾王微微点头,“只是这任务怕是极为机密,连我等都无从知晓。”
几日后,李孟姜在宫中偶遇李治。李治见她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禁问道:
“十妹,你这是怎么了?”
李孟姜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将骆宾王的话告诉李治:
“九哥,我听闻王玄策来长安后行为异常,怕是有什么秘密任务。”
李治微微一怔,随即笑道:
“十妹,你这是想得太多了。王玄策虽年少,但才华出众,陛下看重他也是正常的。”
李孟姜却摇了摇头:“九哥,我总觉得此事不简单。不如我们去会会他,探探口风?”
李治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两人一番乔装打扮后,来到了王玄策下榻的客栈。
此时的王玄策,正坐在客栈的院子里,看着手中的书卷,眉头紧锁。
他察觉到有人靠近,抬起头来,看到李孟姜和李治,微微一愣,随即起身行礼:
“不知二位贵客前来,有失远迎。”
李孟姜上下打量着王玄策,只见他虽面容稚嫩,却难掩眼中的坚毅和聪慧。
“王小郎君,我们听闻你才华横溢,特来拜访。”李孟姜笑着说道。
王玄策微微一笑:“公主过奖了,在下不过是一介书生,哪有什么才华。”
李治在一旁说道:“玄策兄不必谦虚,我们此次前来,还有一事相问。听闻你近日在打听西域和吐蕃的消息,不知所谓何事?”
王玄策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太子殿下,公主殿下,实不相瞒,在下对西域和吐蕃的风土人情甚是好奇,所以想多了解一些。”
李孟姜盯着他的眼睛,似乎想要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什么破绽:
“只是好奇吗?王公子可不要隐瞒我们。”
王玄策心中一紧,但还是镇定地说道:“公主明鉴,在下所言句句属实。”
李孟姜见问不出什么,也不好再逼问,只好笑着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打扰。日后若有机会,还望王郎君能与我们多交流。”
离开客栈后,李治对李孟姜说:
“十妹,你看王玄策像是在隐瞒什么吗?”
李孟姜点了点头:
“我敢肯定,他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不过,既然他不愿意说,我们也不好强求。”
几日后,李孟姜正在宫中烦闷,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她好奇地走出去一看,只见王玄策正被一群侍卫簇拥着,往皇宫的方向走去。
李孟姜心中一动,决定跟上去看看。她悄悄地跟在侍卫后面,来到了太极殿外。
此时,太极殿内,唐太宗正坐在龙椅上,神色严肃地看着王玄策:
“玄策,此次派你前往吐蕃,责任重大。你务必查清吐蕃与天竺之间的关系,若有异动,立即回报。”
王玄策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李孟姜心中猛地一颤,一股惊愕之情瞬间涌上心头,她万万没有想到,王玄策竟然身负这般至关重要且艰巨无比的使命。
正当她思绪纷飞之际,突然间,一阵轻微而又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李孟姜的心弦骤然紧绷起来,她来不及多想,急忙转过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