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贴脸开大!郎中令张子仪!
北秦尚武,民风剽悍。
因此文风不畅。
这一点,世人皆知。
比如秦国至今未行科举,还在搞什么“九品中正制”,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这也就直接导致,北秦国内门阀世族交错纵横,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却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拥强悍之民而兵弱,踞山川形胜而沦丧,仅有骑兵闻名于世。
但,也仅此而已。
陆川这句反问无异于贴脸开大,直接让在场的北秦众人全都红了眼睛!
他此举可非什么玩笑话,而是不亚于羞辱北秦一国!
姬润身为北秦二皇子,如若他不做些什么,反击回去,等到回国之后父皇必定会对他失望,传出去他这个二皇子名声也会受损。
因此姬润豁然起身,就要向陆川发难。
可正当这个时候,门外却传来了一声轻笑。
“诗仙此言大谬!”
紧接着,一人走了进来。
长眉淡漠,两目深静,一身宽袍大袖,素不染尘。
五官好看至极,可所有人在第一眼时,注意到的永远会是这一身克制的气度,渊渟岳峙,沉稳而从容,又隐隐藏有三分厚重。
使人想起高山,想起沧海,想起古时行吟的圣人,或是山间采薇的隐士。
第一眼见到此人,陆川顿时就心中大惊,世间竟有如此风采的男子?
“在下张子仪,见过陆诗仙!”
张子仪!
北秦郎中令!
秦帝的宠臣。
传闻此人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端得是个难缠。
他本是乾人,甚至高中进士,可不知为何选择北上入秦,后得秦帝器重,一飞冲天官至郎中令,贵为北秦九卿之列!
陆川也不好托大,起身回了一礼。
毕竟仅从年龄上看,这家伙比他可大了一轮。
“先生客气了。”
“哈哈哈……不请自来,还请子安勿怪。”
张子仪自顾自地走进雅间,无视了起身行礼的姬润和姬蘅两兄弟。
他向徐少湖点了点头,随后示意陆川坐下。
“子安方才这话可有失偏颇。”
“秦人尚武不假,但近些年来我大秦君上尤重文风,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得君上的激励,秦国士子奋发图强,进学修德,俨然有了几分成就,比之乾国士子或有不如,但也相差无几。”
顿了顿,张子仪故作补充,笑道:“说起来,近几年倒是有不少乾国士子入我秦国为官辅政,人数不下千人,子安觉得为何会如此呢?”
仅仅只是一席话,陆川就感受到了这张子仪的难缠。
他先是驳斥了陆川的说法,言语间无形中赞扬了秦帝一番,紧接着最后摆出事实证据,乾国上千个书生士子涌入北秦为官,这不是恰恰证明陆川所言虚假,北秦文风鼎盛吗?
如若不然,乾国士子跑到北秦去做什么?
陆川被驳斥得都快笑了。
因为这确实是事实。
大乾自立国以来便推行科举,是以文风鼎盛,各州府郡县读书人多如牛毛。
而这些书生士子想要从科举里面杀出一条血路,那简直比后世高考还难,渐渐地就有不争气的东西,为了功名利禄,选择远走他国。
南楚首先是不行的,人家那边搞贵族制度,这些家伙去了也是白去。
倒是董玄宰的问津书院声名鹊起,不少乾国士子蜂拥而至,如若能够拜入这位三楚儒宗门下,那入仕为官简直轻而易举。
更多的人,则是跑去了北秦,因为秦帝姬天豪气魄雄浑,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替北秦遴选了大批人才,并且彰显出了“求贤若渴”的明主姿态。
张子仪借此驳斥他,陆川还真不好反驳。
但他一向无礼惯了,直接就开口道:“既然如此,不如以酒佐诗?”
他话音刚落,门外便响起了应和声。
“陆公子所言极是。”
紧接着柳月灵面带笑容,莲步款款,走了进来。
佳人今日头结云髻,轻薄透明,云鬓慵梳,缥缈如蝉翼,娇躯修长优美,纤秾合度,配上凤冠翠衣,更使她有种超乎众生,难以攀折,高高在上的仙姿美态。
北秦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姬蘅这家伙更是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
陆川倒是镇定自若,毕竟睡都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