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疯批史官,请女帝赐死! > 第178章 竞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第178章 竞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第178章 竞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寅时三刻,金銮殿内烛火通明。

殿角铜漏滴答作响,与殿外淅沥春雨交织成一片。

杨若兮端坐龙椅,冕旒垂下的玉珠在脸上投下细碎光影。她指尖轻叩扶手,感受着掌心渗出的薄汗——今日朝会,注定是一场硬仗。

“今日议考,科考在即,此乃国朝抡才大典,万不可懈怠。”

“国初开科取士,太祖高皇帝尤为关切,会试主考官多是当朝高官及饱学之士,自此也就成为了定制。”

“是以此次会试主考官,必须得是学贯古今的才学之士,非一般官员可以胜任,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她故意拖长语调,看着殿内群臣神色各异。李肃卿的玉带轻轻晃动,徐少湖的朝服下摆微微发颤,都在等待时机。

“臣举荐翰林学士周延儒。”李肃卿出列时,腰间玉带碰撞出清脆声响。他双手捧笏,目光却越过笏板直射御座,“周学士出身汝南周氏,师从大儒崔瑗,主持过三次乡试,最是持重。”

殿内响起一片附和之声。杨若兮瞥见兵部尚书王谦捋须颔首,吏部侍郎崔恭更是频频点头——这些都是李肃卿的门生故旧。

她不动声色地扫过陆川,见他正含笑看戏,指尖在“周延儒”三字上轻轻划过。

“陛下,臣以为不妥。”徐少湖的声音像把薄刃,划破殿内沉闷的空气。他今日特意穿了件月白朝服,衬得面色愈发清癯,“周学士虽才学出众,然去岁主持江南乡试,取中者多为世家子弟。臣举荐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此人出身一般,深知民间疾苦。”

殿内顿时响起窃窃私语。

杨若兮注意到陆川的嘴角微微上扬——好戏即将上演了。

“简直可笑!”李肃卿毫不客气地揭了李至刚的老底,“松亭李氏可是出了名的书香门第,右相竟然说他出身一般,未免让人贻笑大方。”他说着,袖中滑出一份族谱,啪地一声摔在地上,“这是李氏家谱,请陛下过目!”

徐少湖毫不客气地回怼道:“周延儒出身就低了吗?汝南周氏更是暗中与清河崔氏联姻,左相这是准备垄断科举吗?”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这是周延儒与崔氏往来的书信,请陛下明鉴!”

双方本就是政敌,此刻为了争夺主考官之位,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各执一词争吵不休。

女帝轻咳一声,殿内立时鸦雀无声。

“两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女帝缓缓开口,声音在殿内回荡,“只是……”她故意拖长尾音,看着李肃卿的眉头微微蹙起,“朕听闻周学士去岁在汝南置办了一处别院,价值千金?”

李肃卿面色微变,笏板险些脱手。徐少湖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正要开口,却听女帝又道:“李学士上月收了一幅《兰亭序》摹本,据说是扬州盐商所赠?”

殿内气氛陡然凝滞,徐少湖脸上的笑容顿时僵硬当场。

杨若兮起身踱步,冕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光下流光溢彩。

“朕思来想去,倒是有个合适人选。”她转身直视群臣,道:“翰林院编修张衡臣,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李肃卿脸色大变,急道:“陛下,张编修年不足四十,资历尚浅……”话未说完,陆川已出列反驳道:“左相此言差矣,张编修虽年轻,却是去岁《治国策论》的主笔,更曾主持过三次会试阅卷。且其父张谦益曾任国子监祭酒,家学渊源。”

徐少湖正要反驳,忽见殿外太监捧着一摞奏折匆匆而入。杨若兮接过最上面一份,展开细看,唇角微扬:“巧了,这是各地官员联名举荐张衡臣的折子。”

话音刚落,都御史刘文成也站了出来,力挺皇帝陛下。

“素闻张编修年少持重,且才华横溢,深得其父励志笃学之风,老臣也举荐张编修。”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李肃卿额角渗出冷汗,他分明记得昨夜还收到各地反馈,举荐周延儒;徐少湖则死死盯着那摞奏折,仿佛要透过纸张看清背后推手。

“既然众卿无异议……”杨若兮转身时,冕旒珠玉相撞,发出清脆声响,“着张衡臣为今科会试主考官,周延儒、李至刚等为陪考官,即刻拟旨。”

尘埃落定,群臣各自散朝。

御书房内,沉香缭绕。

杨若兮倚在窗边,看着檐角滴落的雨水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水花。她手中把玩着一枚白玉棋子,指尖在棋面上轻轻摩挲,陆川则慵懒地靠在她腿上。

“子安你这步棋,下得妙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