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的笔记本
自从发现窃听器后,张成林变得更加谨慎。他开始仔细观察厂里每个人的行为,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答案。然而,不久后的一件事打破了他的隐忍——老赵突然被调离车间,理由是“身体状况不适合繁重的生产工作”。
老赵被调往厂区的仓库管理部,这一调动来得毫无征兆。张成林再去找老赵时,发现老赵似乎变得比以往更加沉默。
“师傅,你还好吗?”张成林问。
老赵苦笑着摆摆手:“成林啊,这里的人啊,做久了就明白,知道得多,不见得是好事。”
几天后,张成林在宿舍门口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纸包,包裹中是一只旧笔记本,封面上沾满油污,上面简单写着两个字:“注意”。
笔记的线索
回到宿舍后,张成林小心翼翼地翻开笔记本,里面是老赵用潦草字迹记录的一些散乱的信息:
“档案室的夜班钥匙,保管员王兴平。”
“最近车间发现陌生面孔,国字脸,短发,戴眼镜。”
“3号厂房的电控箱被改动过,疑似破坏。”
“赵志兰……她不简单。”
张成林盯着笔记中的最后一条,内心掀起一阵波澜。他知道老赵不会无缘无故记录这些信息,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大的真相。
一次试探
几天后,张成林决定试探笔记中的一条线索。他借着工作之便,向档案室的保管员王兴平打听钥匙的事情。
“王师傅,听说档案室的钥匙是你负责的?”张成林装作无意间问起。
王兴平愣了一下,随即不自然地笑了笑:“是啊,不过档案室最近上了双重锁,我只是负责外门的钥匙,里面的要厂长亲自批准才能开。”
这番话印证了老赵笔记的部分内容,但也让张成林更加疑惑:档案室里究竟藏着什么,为什么要如此严密防守?
韩志兰的身份
一天晚上,厂里突击进行安全检查,保卫科的人挨个搜查工人的宿舍。张成林提前把笔记本藏在了工具箱最底层,但即便如此,他的心脏仍在紧张地跳动。
检查持续了一个小时,最终没有发现异常。然而,在检查结束后,韩志兰却悄悄来到张成林的宿舍,递给他一张纸条。
“你得离开这里。”韩志兰低声说。
“为什么?”张成林皱眉问。
“有人盯上你了。”她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焦急,“今天的检查是针对你来的。”
张成林的心一紧,但他仍然不动声色:“那你呢?你又是谁?”
韩志兰沉默片刻,随即回答:“我不是你想的那种人,但我也有自已的任务。相信我,这里并不安全。”
她没有继续解释,而是转身离开,留下张成林一个人面对夜色中的沉思。
窃听器的真相
几天后,张成林找到机会将窃听器交给厂里的电工老魏,希望能查出它的来源。老魏研究了一整天后告诉他:“这玩意儿不是普通工人能搞到的,恐怕是外面来的。”
“外面的人?”张成林追问。
老魏点点头,随即压低声音:“厂里的东西,值钱的不只是武器,还有技术。别忘了,咱们生产的东西,可是全国独一份的。”
这番话让张成林第一次意识到,这场谍战的背后或许不仅是国家内部的博弈,更可能涉及外部势力。他开始明白,自已已经站在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老赵的最后一次警告
张成林带着窃听器去找老赵,却发现老赵的宿舍已经人去楼空。据邻居说,他被调到了厂外的仓储基地,那里与厂区隔离,几乎与世隔绝。
张成林感到不安,决定冒险去找老赵。他趁着夜色翻过厂区围墙,悄悄溜到仓储基地。然而,当他找到老赵时,却发现老赵正被两名穿着便衣的男人盘问。
张成林藏在暗处,听到老赵坚定地说:“我不知道,也没见过!”
便衣男子冷笑了一声:“最好是这样,否则,后果你知道的。”
等便衣男子离开后,张成林走出来,低声叫了声“师傅”。老赵看到他时,先是吃了一惊,随后急忙挥手让他离开:“成林,别来了!离这事远点,听话!”
“师傅,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人盯上你?”张成林追问。
老赵没有回答,只是疲惫地叹了口气:“这是个泥潭,陷进去,就出不来了。”
张成林望着老赵憔悴的面容,明白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他也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