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不是,那黄婵也要让他们继续起冲突。
一个是一个不是的话,活下来的那个才是举世唯二的天命之子,黄婵要知道谁是才能继续下一步。
而现在桓隆从贾无双的手中夺走黄婵,由她来加剧两人的矛盾无比方便且说得过去。
果然,原本还笑盈盈的桓隆听见她的问题,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你还关心他?”
黄婵只是想让两人有更多的冲突,并不希望牵连到自己。
于是,她柔中带怯地看着桓隆:“当初是贾将军从山贼手中救了我,所以……我想知道陛下是因为我还是其他原因要处置贾将军。他毕竟是我的恩人,如果是因为我……”
她暗示了自己会与贾无双成亲并不是因为感情,桓隆听了果然心中一喜。
又给出了合理问贾无双事情的原因,桓隆当然也不会让她心中难过。
“跟你没关系……就算没有你,我也会找借口关他几天挫挫他锐气的。”
对着心爱的女人,饭后不宜运动时间,桓隆不介意多跟她聊聊自己的事,也让她多了解一下自己。
从桓隆的叙述里,黄婵知道了大越朝更多的事。
作为一个封建血脉传承的王朝,到了桓隆这一代,大越朝只有他一个后嗣,而且在他只有五岁的时候便登基为帝。
在他尚且年幼之时,朝中多被宦官把持,直至后来诸侯世家将领头的宦官诛杀,他们内部又有愚忠之士,桓隆这才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但一方面,桓隆生怕又会有哪个权臣把他架空。另一方面,桓隆本身的能力也一般,早年还荒废学业,现在也安于享乐。
因此,对于朝中诸如贾无双,以及他提到的另一个出身世家的文官“顾霆”这样的青年才俊,桓隆总是十分忌惮。
原话当然不是这样的,原话里,桓隆尽可能地把自己描述成群狼环伺的小可怜,把自己借机打压贾无双的行为洗白成先见之明。
但听完的黄婵做出的第一个结论却是:看来桓隆还真不是天命之子,天命之子应该是贾无双和那个“顾霆”。
做类比的话,这个世界日后成型的剧本应该是推翻秦暴政的楚汉之争。
但在那之前,总得先让桓隆把贾无双放出来,以及让他起造反的心思。
至于那个“顾霆”,也不知道会不会是当时青龙帮的俘虏,或者还与她尚未蒙面,现在暂时不提。
“既然如此,陛下打算何时放了贾将军?今早想起他时,我总觉得心中有愧……”
虽然听出黄婵的暗示,知道她与贾无双的婚事不过是那厮的挟恩图报,但听见黄婵如此关心贾无双,桓隆的心中仍有醋意。
他本来也没想对贾无双怎么样,只是需要时不时地打压一下他的气焰,让所有人知道他才是至高无上的帝王。
只是现在事情掺杂了儿女私情,他又做出了君夺臣妻之事,总归不能简单结束。
略一思考,桓隆却是先提起了另一个话题。
“阿婵知道,今天早朝我都和大臣们聊了些什么吗?”
这件事黄婵也是有一些好奇的,毕竟宫女说桓隆以前从来不上朝,直到自己出现在他的身旁。
“我的封后大典?”
“虽然也是大事,但细节方面有专人专办,有问题会随时来问我,所以不是这个……”
看黄婵答不上来,桓隆便直接告诉了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