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也作为苏修尧身边地位颇重的公公,这般惩罚委实够给苏天璟交代了。本文免费搜索: 看书地 kanshudi.com
苏天璟看着这一切,哂笑了一下。
他当然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苏修尧自导自演罢了,不过苏修尧愿意惩罚商也给他一个交代,他自然不会揪着不放。
毕竟现在科举在即,如果这件事传出去,让科举的学子知晓连皇帝都不公正了,那么只会让那些考生受到影响。
而且之后科举的公正性也会大打折扣。
有弊无利。
待商也被拖下去后,苏修尧才仿佛松了一口气,看向苏天璟,皮笑肉不笑的,“商也犯下如此重罪,朕已然惩处,景王觉得如何?”
苏天璟不置可否,“此事颇为蹊跷,还有商也口中的那个幕后之人,想来必有图谋。”
“还望陛下彻查此事,也好还那些被篡改的学子一个交代,以确保科举的公正性。”
眼下形势对自己很是不利,苏修尧想了想,妥协后退了一步,答应了下来。
毕竟商也是他的人,又有谁能越过他威胁商也?
此事两人心知肚明。
不过既然没有明面上暴露,苏修尧也不至于自揭身份。
等苏天璟回去后,科举已然落幕。
剩下的便是评判每个参加科举的学子的考卷。
这期间苏天璟也严防死守,派人死死盯着,不给任何人钻漏洞的机会。
直到三日后,进士榜公布于众。
其中不少寒门学子脱颖而出,几乎占了进士榜的六成。
其中文书也蓦然在列,而且还是一甲三名,探花郎。
不少新科进士的出现让京城迎来久违的狂潮,苏天璟更是在朝堂上大力推荐这些新科进士,想让苏修尧对其委以重任。
苏修尧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能公然反对。
毕竟这些新科进士也是经过他的同意才榜上有名。
其中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更是他亲自点出,不论如何,他都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然而在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时,其实苏修尧也曾犹豫过。
这三人的身份毕竟同其他新科进士不同,很是重中之重。
其中一人唤文书的,苏修尧早已知晓苏天璟曾公然称赞于这人,那么不言而喻,这人恐怕就是苏天璟的人。
他本不想点这人为前三甲,奈何这人文章写得的确妙哉,同期考生中无人能比,即便是苏修尧一压再压,也只能勉强给他压到探花,其他两甲再另择其人。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依旧对此人心生忌惮。
授官时,也只给了一个正七品的官,不甚重视。
但文书并不知道这些,当他得知自己位列前三甲之后,很是惊喜。
满腔抱负就这么随着官身上任准备赴上朝堂。
与他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都想着用自己的抱负妄图改革新朝,一展宏图。
而随着这些寒门学子进入朝堂,朝中的风气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因着不少官位被寒门学子剥夺了的原因,他们也并不惧怕世家大族的身份,不畏谏言,很快,就导致世家大族的垄断地位开始动摇。
苏天璟趁着这股风,就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包括不限于各种税收、水利工程等等,想要减轻百姓负担,更一定程度上打压这些强权的势力,进一步削弱这些世家大族。
他的这些举措得到不少寒门学子赞同,纷纷进谏,导致苏修尧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
几次被迫同意下,苏修尧终于是忌惮、不安了起来。
他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无法再通过常规手段打压苏天璟了,这般下去,只会被牵着鼻子走,再无还手之力。
几番思索之下,他决定铤而走险。
不成功便成仁,成功向来是险中求。
第二天,苏修尧便打着讲经的由头,召集了不少新科进士进宫来,让他们给自己讲经。
能够近距离接触皇帝,或许能被皇帝一眼看中,对自己仕途有益,不少新科进士都求之不得。
苏修尧为此专门开辟了一个道场,供这些新科进士讲经用。
讲经神肃庄重,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言语,只能一步一步按照吩咐那样各司其职。
看着这些人,苏修尧心中不禁思索着其他。
待讲经过一半休息时,苏修尧抿着茶,装作不经意问道:“朕很好奇,你们是为什么会想着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