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 第251章

第251章

就在李明夷大半身已经坠下桥面时,高举的手腕忽然被谁用力拉住。

“你真是……”

趴在桥面上的青年,牙关咬得脸都涨红了,才勉强拉住他不继续下滑。饶是如此,也不忘挤出半句骂声。

投石还在接二连三地降下,碎石不停炸过耳侧。巨大的声响,让整个耳膜都嗡鸣起来。

李明夷只能维持着这个吊钟般的姿势,同时也尽量用另一只手扒住桥体,减轻施救者的压力。

几乎度秒如年的一刻过去,就在他意识逐渐被吞没时,手腕上的力气忽然加重。

另一只手加入救援,两人合力将他拉了起来。

“多谢……”勉强说出这句话后,李明夷再也克制不住晕眩的大脑,整个人跌撞地倒在桥面上。

……

黑暗之中,呼啸的风声掠过耳畔。

李明夷猛地仰头。

仍是熟悉的梦境,那可怖的面孔深切注视着他,黑沉的眼眸中布着难以察觉的不舍。

那不能弯起的嘴唇慢慢张合。

——再、见。

李明夷读懂过这句话。

送他来到这个的烧伤病人,比他自己更加肯定会有再见的一日。

他也张开嘴唇,第一次试图回应对方。

“你是……”

“李郎,李郎!”

焦急的声音钻入耳中,扯起一阵钻心的疼痛。李明夷豁然睁开眼睛,围在头顶的一圈人脸映入眼帘。

他眨了眨眼。

“你们……”干嘛?

“你真是个大傻子!”一见他苏醒,凌策便迫不及待把该骂的补上,“将军是什么人,需要你去舍命相救?救人之前也不想想会不会给旁人添麻烦,你要是死了,我往后怎么有脸见小将军!”

说到最后几字时,他牙关已经打起哆嗦,皱着眉把脸转开。

半晌,才听见对方若无其事地问:“战况如何?”

一旁的赵良行微微而笑:“郎君已在咸阳。”

咸阳在长安的西北方。

可见朔方军已经突破了李归仁的拦截,即将和西线的主力会师。

听到这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李明夷这才有了死里逃生的真实感觉。紧绷的神经一放松,疼痛便清晰地从右耳和右手传来。

“当心。”周春年提醒他,“你右手臂筋骨断损,赵公已为你归位,暂时莫动。”

李明夷垂眸看向自己被用夹板捆好的手臂,暂且跳过这个问题。

刚刚还没注意到,交谈几句,才感受到右耳持续的疼痛。单侧听力似乎也有所下降,闷胀着带来晕眩的感觉。

“老夫替你看过。”赵良行倒不隐瞒,直接向他告知,“郎君右耳膜有些破损。”

这种耳病在军营中不算罕见,往往由暴力或炸声引起,倒也不致死,顶多留点耳聋的残疾。

只是这点遗憾,放在这位令他欣赏的晚辈身上,未免有些令人惋惜。

听到这个答复,李明夷心下一沉。

如果对方描述得没错,结合自己感受到的症状,他无疑是遭遇了一种军旅中的特殊外伤疾病——

创伤性鼓膜穿孔。

第107章 人工血痂生物膜(捉虫)

创伤性鼓膜穿孔,并不一定是由直接暴力引发,声波、热量或水压变化都可能是其病因。

在世界大战中高频出现的疾病引起了医学家们的关注,为了研究这种特殊的外伤如何治疗,整整一个世纪,无数耳鼻喉科医生不断进行实验,得出令人讶异的结果。

这种骇人的耳部创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愈的。

换言之,哪怕置之不理,人体也会自行修补穿孔。

然而,增殖的细胞可不像手术医生一样眼观全局,愈合出来的造型和功能往往不见得令人满意。

对于受损程度不需手术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如何引导细胞的正确修复路线,则成为这个疾病治疗的关键之一。医学家很快调整了研究的角度,改以膜材料贴合创口,并开始琢磨哪种材质可以更好地辅助人体组织朝着理想的方向修复。

物理性质优越的明胶海绵颗粒,新兴药物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甚至是无菌的葱皮、鸡蛋皮和外科手术套膜片,都被医生们用以实践。

事实证明,不管疗效如何,只要能贴合上破损的鼓膜,或多或少都能起到一定的支架功能。

正当李明夷思忖着该选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