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闯荡在六十年代 > 第21章

第21章

头,笑眯眯的说。

张翠芬楞了一下,“魏正宪?”

贺白没答,而是说,“我有些布料,想请您帮忙。”

“哦,替你家大人问的?有多少?”张翠芬问。

“比张阿姨想要的多,只要价格合适。”贺白说。

“你这小孩!棉布一尺三毛。”张翠芬笑就一下,说。

贺白摇头,“那是有布票去布店买的价格,不用布票,不是这个价,价钱是成倍的翻了,阿姨,你欺负我是小孩子吗?”

张翠芬笑,“呦”了一声,平淡的表情多了丝讶异的起伏,“懂的还挺多。”

“阿姨,我在学校是好学生,有做功课的。”贺白也笑。

张翠芬这次干脆了,直接说,“让我先看了布再说,你年纪小不懂,现在谁还有心思买布做衣服,价钱提不起来。”

贺白边走边说,“那是因为做出来的衣服不好看。”

不管什么时候,人们的追求都是有不同的。

“又是你家大人说的?”张翠芬想当然的说。

贺白随口问,“阿姨,现在大米很值钱吗?”

“这当然了,你有?有的话,给你算一块钱一斤,阿姨大方吧。”张翠芬开起了玩笑,他们县不产大米,有大米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么贵啊?”贺白砸舌的说。

张翠芬笑笑,“物以稀为贵,咱们这没有大米,难道不稀罕?”

“再稀罕,这么贵也不值了,有那钱,用来买小米,能买多少斤了!”贺白无语的说。

张翠芬自然不会解释,而是说,“你小孩子不懂。”

等到了周胜利所在的角落,张翠芬看着俩十几岁的小孩,瞪眼,“你们……”

“阿姨,我奶奶病了,让我来把布卖了,您给看看值多少钱。”

周胜利站起来,哭丧着个脸,说。

张翠芬听了,叹了口气,摸了摸周胜利拿的布,“给你算五毛一尺好了。”

贺白看了一眼周胜利,开口道,“阿姨,翻一倍好了,六毛一尺,我再卖你十斤大米,成不成?以后咱们还会经常打交道的。”

张翠芬吃了一惊,语言却先于思想的说,“行!”

说出口就后悔了,张嘴道,“不……”

“阿姨,我们要去海城,那的东西新潮,丝巾丶旗袍丶绸缎丶手表,以后还要您多关照的。”贺白打断了张翠芬的话。

张翠芬不说话,拧紧了浓黑的眉毛。

张翠芬一张脸平平淡淡,唯有眉毛长的格外英气,眉毛皱起来,看着像是刀枪剑戟撞在了一起。

“你没编瞎话?”张翠芬问,她也觉得这样岁数的小孩做不到,可这年月,弄来大米的确不容易。

张翠芬听说昨天疆城那边来人,还以为送来大米丶麦子了,结果只送了点棉花,粮食早被其他地方提前弄走了。

“我不骗人,阿姨不信可以问魏大哥。”贺白认真的说。

张翠芬又凝眉纠结了一会儿,终于道,“行,我身上没带工具,你们跟我回家去取吧,你们要去海城,不换点全国粮票?”

“换,怎么个换法?”

张翠芬眉眼舒缓了下来,“用钱直接买粮票,价格可不便宜。”

“那换成小米背着好了,小米才一毛多一斤了。”周胜利说。

“你们没粮票,小米最便宜给你们也得三毛一斤,还有,生的你们怎么吃?”有魏正宪这个中间人,张翠芬对贺白还是信任的,现在看他们这么小就跑那么远,也没问为什么,或是劝别去之类的话。

毕竟,去了对她更有用,这也不是她能劝的了的事。

“阿姨,那我把十块钱都买成小米,你现在够吗?”贺白突然说。

张翠芬不解,“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我有用。”贺白只是说。

“行啊!”张翠芬应,可以不直接拿出来钱或粮票交易,是她喜闻乐见的。

最后,贺白换了三十斤小米,周胜利得了五块三毛钱,还有一斤的全国粮票。

全国粮票太贵了,一斤比地方粮票贵两毛钱呢。

“你是想把小米给你爹娘留家里?”

两人躲起来,直等到了天黑,贺白才和周胜利一块儿往回走。

贺白背着三十斤粮食,他不敢冒险,他担心被人抢了。

这不是贺白杞人忧天,而是他亲眼见到火车站有人这么干,刚买的窝窝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