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些。
“他有痴症,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我不想让身边留有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我最近在看,宗室的其他孩子。”曹班道,“还有新收来的孤儿们,我可能会选一些,带在身边。”
“豁——”段宁夸张地叹了一声,“有人知道你的想法吗?”
“暂时没有。”
要是有人知道,必定前赴后继想办法送孩子来。
“姐你那边……”
曹班刚要说些什么,就被段宁打断了:“我不行的啊!养小孩你自己养,我脾气差,没耐心的!”
……
第二日没有常朝,曹班早起用过早膳后,在书房里看青州的战报,顺便等尚书台的小吏将需要她审阅的公文送来,没想到院子里,突然吵闹起来。
除* 了人声,为什么她还听见了“嘎嘎”的鸟叫声?
秘书官阿荷比她还好奇,主动站起来,表示替曹侯去看看。
片刻后,外面吵闹的人声中,混杂了阿荷的声音,听起来很生气的样子。
似乎还能听见贾诩沙哑的声音,以及一个陌生的男声。
什么公文,需要尚书令亲自来送?
曹班放下笔,走出房门,来到院子里。
一个衣衫凌乱的文士,左右两只手,一手抓着一只大雁,背对着她,和阿荷争论着。
院内,一架牛车上门放着成捆流光温润的彩色束帛,车下堆着十多只大木箱。
“这是谁的纳吉礼,怎么堆在这?”
曹班饶有兴致地看了看文士手里的两只大雁。
“曹侯。”“曹侯!”贾诩和阿荷见曹班出来,异口同声道。
文士闻言,猛地一转身,拜服在地,手里的大雁挣脱在地,被捆住的翅膀不停用力。
“曹侯!恕嘉冒昧,替袁氏公子议纳采之事!”
院内,一瞬间,如死一般沉寂。
曹班是完全没反应过来,文士身后,贾诩的表情格外淡定,但阿荷已经暴怒着撸起袖子冲上来。
地上的两只大雁,挣扎着发出“嘎嘎”的声音。
第167章 望曹侯以大局为重,许应联姻!
“说吧, 不知本侯有幸,得袁氏哪位公子青眼?”
曹班声音很年轻,与她的外貌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一致。
但亲眼见到这个在院子里好奇打量大雁的女郎, 坐在了司隶校尉的位置上,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早知是这样, 借郭嘉一百个胆子, 也不敢来啊!
没错,向袁绍建议,替袁氏子求娶曹班的是他,主动请缨来长安的也是他,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 曹班背后, 有某个人,或者某个家族的支持。
郭嘉虽然出身名士摇篮颍川, 却是寒门子弟,他的父母坚信多子多福,为了养活弟弟妹妹们,他少年时在颍川的士家做工, 后因天资聪颖,得到荀慈明的赏识,才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黄巾之乱后, 他跟随荀氏迁往冀州,通过荀谌的引荐, 进入袁绍帐下。
然而, 郭嘉对袁绍阵营的职场环境并不满意。
倒不是说袁绍这个上司又多难相处, 相反,袁绍是典型的士家公子, 教养良好、待人亲厚,即使帐下谋臣反对他,他也不会因此生气。
袁绍的性格,其实也和出身有关,事实上,“袁氏子”的家族光环,带给袁绍的增益buff其实并不多,家族内嫡系的资源都给了弟弟袁术,他想要和袁术一争高下,就必须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拉拢袁氏门生。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如此多的士家子弟聚集在身边,都是带资进组,凭什么你戏份要比我多呢?
袁绍不能服众,帐内意见左右互搏,自然在外人看来,就觉得袁绍优柔寡断了。
而郭嘉一个寒门子弟,要想在大咖云集的剧组里博出位,就不得不兵行险着,给主公呈上一些旁人想不出,也做不到的奇策。
在他看来,已知,司隶校尉不可能是女人;
又知,袁绍坚称曹班是女人。
所以,曹班不可能是司隶校尉。
或者说,袁绍认识的那个“曹班”,不可能是司隶校尉,身在长安,控制住汉天子的,另有其人。
他首先怀疑的,就是扶风马氏,天子在长安,就相当于在马氏的控制之下,马融是曹班的恩师,马氏完全可能通过这一层关系操控曹班。
但马氏现任家主马日磾当了长安的吏部尚书,如果曹班背后的是马氏,天子迁都后,马日磾何必屈居人下?
于是他排除了马氏,又开始怀疑,是曹氏在背后支撑曹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