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嵩能凑出五万人,也是乌合之众,还怕他不成?”
程普却是忧心皇甫嵩的威名:“我听闻皇甫嵩也是善战之将……”
孙坚纵马前行,感觉到身后的士兵,因为前方的山脉,而放缓了脚步,勒马于阵前,霎时间,万马齐鸣,声音顺着风传遍山间。
山上的哨兵立刻向身后打出旗语,信号层层传至中军。
山下,众将士皆面露犹豫,唯独孙坚越发感到热血沸腾,他对程普道:“我听闻曹君实在长安,招降了黄巾将领,想当年皇甫嵩讨贼有功,明明是青史留名的功绩,如今和黄巾贼寇为伍,真是自毁城墙。”
他牵住缰绳,双腿用力,战马调转方向,令他面向身后的士兵。
“众将听令!”他扬声高喊,“敌人畏惧我军之勇武,龟缩于山间,这是逆贼曹班麾下主力,歼灭他们,我们就可直取潼关,长安再无险可守!”
“尔等今之所行,即是西楚霸王攻入关中之壮举!”
孙坚在军中威望十足,主将振臂一呼,士气瞬间重振,士兵们也跟着高呼:“杀——”
孙坚下定决心进攻,但也知对方占据地势优势,不可鲁莽前行,因此将军队分为三支,以两千盾步兵为前锋,稳扎稳打进入山岭,留一万士兵直接在陉道口扎营,堵住敌人出路,同时派出哨骑兵,刺探山岭间的敌军情况。
最先传回消息的是哨骑兵,他们在山谷间发现了埋伏的敌军哨兵,使用旗帜在各个高地间传递信号,很快,他所在的中军也发现了敌军扎营的痕迹。
看来他料想的没有错,如果皇甫嵩真有五万精兵,怎么会惧怕和曾经的部将交战?如此疑兵,说明皇甫嵩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眼看距离敌军越来越近,对方在山脉间穿梭,不知要把他们引至何方,与其被盾兵拖慢速度,落入敌人提前设好的包围网中,不如赌上一把。
为了防止敌军从高处偷袭,他依然不敢放弃用盾,但他转换了思路,改命骑兵持盾为先锋,由于骑兵需要一手控制缰绳,单手持盾就无法手持兵器,这样虽然削弱了骑兵的攻击力,不过军队整体速度可以提上来,只要两军相接,骑兵用盾防御,等到步兵跟上,他凭借人数优势,也能取胜。
他身先士卒,手持长刀为先锋开路,果不其然,改换阵型后,他终于咬上了一股敌军的尾巴。
可惜这伙敌军既没有携带粮草,也没有运送辎重,显然是负责殿后的疑兵,孙坚的先锋军缺少兵器,这伙疑兵滑不留手,双方交战一触即散,他只能朝着对方撤退的方向,继续追击。
然而整整半个白日过去,孙坚居然前后遇到了四股类似的疑兵,每次都是百余骑的规模,神色慌张的样子,一开始对方还携带武器,后来也不持兵器了,在山岭间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双方你追我赶,恍若儿戏。
眼看到了正午时分,他的军队都被溜得有些疲乏了,孙坚咬牙,下令退回陉道口。
早间的豪言壮语,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笑话。
孙坚面沉如水,心里对前上级的好感荡然无存,部将程普看在眼里,想了想走到陉道口,朝着高地处喊话。
“皇甫老贼!你要打便打!磨磨唧唧算什么英雄好汉!有种你就下来!我老程和你一决生死!”
程普的喊话,确实被守在陉道口的哨兵听见了,他小声问同伴:“这样拖下去,他们会不会不打了?”
山下的喊话开始变得难听起来,同伴尽量压低身子,轻声道:“没事,他们要是不打了,将军他们就会出来,郭将军说了,我们有四天的时间,拖也要把孙坚拖死。”
第172章 那个孙破虏都不管我们死活,我们还管他作甚?
因为战局的僵持, 而感到焦虑和犹豫的,不止有统帅孙坚,还有他手下的士兵们。
孙坚统领的五万将士中, 八成以上是禁军和京畿兵,一直跟随孙坚北上征战的, 是他任县丞还有郡守期间招募的淮泗兵, 只余下不到二成,基本已经走上了将领的位置,至于最早的江东兵,在多年的征战中, 已经所剩无几了。
而这占了大多数的京兵, 其中不少人都是京畿出身, 洛阳既是王都,也是他们的家乡, 他们自然不认可长安的朝廷,也因此愿意跟随孙坚征伐。
这些士兵出身优渥,尤其是虎贲军和羽林军两支禁军部队,以往在宫中戍卫, 他们是可以领到朝廷发的薪奉的,因此他们的整体素质,也相对较高。
按理来说, 这样的一支军队,面对由前身为农民起义军的郭泰军, 是非常有优势的。
只可惜, 他们和统帅之间, 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