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天子,刘繇。
据说是在扬州避难,被袁术手下将领孙策揪了出来,押到寿春,强行送上的皇位。
平原国和扬州并不相邻,陶谦身死下邳后,曹班和袁术划江而治,袁术要派使者来,走陆路就必须要经过曹班的地盘,因此只能是走海路。
也难怪扬州的使者会如此狼狈,还被城门卫当成贼人了。
袁术的使者带来也是诏书,但比起前两位,说服力几乎为零。
扬州的天子任命刘备为徐州刺史。
刘备:……
我打徐州?
袁术想得倒挺美,刘备打徐州,就必须先打穿青州,有他在北边攻打青州,袁术就可以专心渡江对付曹班的部将游树。
但他也不想想,自己多少人,徐州多少人?他撑死领一封国的兵力,如何对抗背倚朝廷的徐州?
他派使者去找曹操都比找自己现实啊!
哦,什么?袁术和袁绍是死对头,曹操是袁绍的盟友,所以袁术没法去找曹操?
那就是你袁术的问题了。
当然,刘备也没有苛待这位孤身抵达平原国的勇士,将他安置在了袁绍使者的隔壁。
等待刘备答复的这三天时间里,公孙瓒的使者磨刀霍霍,袁绍的使者胸有成竹,袁术的使者收拾包袱,随时准备跑路。
三天后,跑路的袁术使者,和同样跑路的刘备撞了个正着。
张飞砍下使者的头颅,交给了刘备,刘备将其包好,带着亲信离开平原国。
平原国四面八方都是强敌,实在不宜久留,离开是必然的,可问题是,他去哪儿呢?
新投入他帐下的糜竺为他指明了方向。
糜竺本是徐州富商,因徐州战乱,避难来到平原国,刘备将其奉为座上宾,糜竺则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糜竺的资产在离开徐州境内时,被游树的士兵扣押了,但他的门客和僮仆,都跟随他一起来到了平原国,糜竺带资进组,拿的是原始股,虽是新人,却有相当分量的话语权。
“老夫以为,兖州是使君眼下最好的去处。”
没错,糜竺建议刘备,投靠曹操。
第204章 荀攸在屠城的第三日一病不起。
经常创业的人都知道, 筚路蓝缕的时候,总能遇上一些贵人。
这些贵人或者是在一个茅草屋里,为草创团队的话事人谋定未来几年, 甚至几十年的发展道路。
然后被脑子超级好使的当事人,在未来的某天, 午夜梦回时, 叫来史官或者门生记录下来。
然后成为后世中学生语文必背名篇什么的……
或者就是像糜竺这样,财大气粗,愿意做天使投资人。
糜竺希望刘备投奔曹操的理由很简单。
投袁氏?
他的钱财,在经历世代垄断, 从士族变为世族的袁氏兄弟面前根本不够看的。
况且士族排斥商人, 士人通过垄断从政渠道管理国家, 好不容易将自己和统治者绑在一起,往下一看, 商人占据大量财富却不事生产,实在显眼得很。
如果说士人是九天之上的高贵鸟雀,那商人就是士人眼中“社会的蠹虫”,糜竺资助刘备, 虽然只是他作为商人参与政治的第一步,却也是时代背景下商人跨越阶层的一大步。
他自认不到吕不韦那样富可敌国的程度,刘备那可有可无的汉室血脉也比不上嬴异人, 但钱币要一枚一枚的赚,地位的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敢去袁氏门前送菜, 糜竺就只能考虑曹操兄妹了。
妹妹曹班势盛, 还占了他的老家徐州, 表面上看,是他投资的最佳选择, 但他不希望刘备投奔她,和他离开徐州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曹班她打土豪啊!
而且相比士族那些直接伸手要钱的,那个女人做的更绝。
游树控制徐州后,长安第一时间下令,清查田亩和人口。
这可要了糜竺的命了。
要知道,像糜竺这样没有爵位和封地的富商,早期积累财富,都是靠交换物品赚取中间价值差额。
但这样的财富是不稳定的,钱币不能再生,跑一次商,赚一次钱,挣的都是辛苦费,一场战争,一次劫掠,就有可能一切归零重来。
那什么是稳定的?什么是可再生的呢?
——土地和人。
于是这些商人,通过各种明里暗里的渠道,将财富以土地和奴仆、佃户的形式固定下来,盗贼可以抢走财富,但抢不走土地,人死了……
可以再生新的人嘛!
一番排除法算下来,糜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