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这有什么,别人不清楚爹却知道一些内情。
当年李林松要不是遭人眼红被人使计给赶了回来。
凭他的手艺再学几年在城里做个大师傅都行。
你别看他平时只做些简单东西,可手上功夫却是不差的。
这次你的图纸让他动了心思,连钱都没要就先做上了。”
难怪了,原来是个深藏不露的,她把桌上吃完的碗筷和瓜皮收进篮子。
神秘兮兮的凑过去,“不过...爹怎么知道那么清楚?”
沈安信点着她的额头往后推,“去去去,小孩子家家的别瞎打听。
你好好在田里守着,睡觉留个心眼可别睡的太死。”
“爹真是啰嗦,快回去吃饭吧。
顺便告诉大伯他们下午不用来了,我一个人可以。”
沈玉姝把小狼崽送回空间吃饭,戴好帽子去田里查看情况。
水里加了灵泉稻子卷曲的情况果然有所好转,她不由松了口气。
也不知道这法子能坚持多久,灵泉水不是万能的,要是温度再高她可就真没招了。
沈玉姝赶在日落前回了沈家,正赶上粽子收尾,这才想起明天就是端午了。
农家吃粽子也是个奢侈事情,本地不盛产江米,米价相对较高。
往年端午沈家也就应应景包几个尝尝味道,今年有了菜和肥皂的进项。
沈老太太难得大方一回,早早打发沈安信进城捎几斤糯米回来。
这边的人口味靠近北方吃的多是甜口粽子,馅料花样就那几样,
沈玉姝从空间备了几样米和两斤蜜枣一斤红豆让沈安信带回了家。
先斩后奏的事做多了,沈老太太也懒得再磨嘴皮子说教。
她见沈安信带回来的米和蜜枣,只略微抬头瞪了瞪便回了厨房。
沈安信则咧着嘴背上竹篓跟在了后头。
何氏几人午睡起来便着手包粽子,五斤米就是熟手也得包一阵。
江米和紫米一早便泡着了,换过几道水这会儿用手一掐就断。
红枣、芦苇叶清洗干净,叶子用开水烫过包的时候才不会断。
顾氏指挥沈安信把桌椅搬到屋檐下,何氏和沈玉兰将食材端出去。
两片叶子交叠折成漏斗状,一层糯米垫底中间放几颗红枣,再放一层糯米填满压实。
叶子顺着方向折叠盖住,一手按住边角,用叶条绕几圈绑住打结就可以了。
看别人包容易,轮到沈玉姝自己总是差那么点意思。
往往是眼睛看会了,手还在半路上学呢。
到她手里的粽子包了几次都没收好口,不是米漏出来,就是粽叶折口的地方漏了个洞。
顾氏刚开始还会耐着性子教她,后面看她连着包坏好几个,只得一脸嫌弃的把人拉到身侧,手把手教才勉强包好一个。
沈玉姝抹了一把头上的虚汗,笑眯眯的看着顾氏,“娘手可真巧。”
包粽子属实有些难到她了,害的她连出了一身汗,
顾氏摆摆手把人轰走,“笨死你算了,你说说你,别的事做起来有模有样,怎么包个粽子就那么难。”
桌上几人互相看了看,忍不住“噗嗤”笑出声,看向沈玉姝的眼里多了几分打趣。
何氏推了推桌上泡粽子的大盆,替她解围,“包的差不多了,先把这些端进屋煮了吧。”
沈玉姝见此扔下手里包到一半的粽子,起身进厨房点火烧水。
耳边却传来顾氏故作无奈的嗔怪,“嫂子可别惯着她,连个粽子都包不好,回头许了人家还不得招人笑话。”
何氏摇头笑笑,“也不知道将来谁家有福气能娶到玉姝做媳妇?
论会做饭的小姑娘在咱们村里那是一抓一大把。
可要说起种地的本事别说全村怕就是全县城也找不到第二个比咱家玉姝厉害的。”
沈玉姝盯着灶膛的火小声嘟囔,“那粽叶不听话我也没办法,以前我都是吃现成的,哪用自己动手。”
顾氏歪头看了眼厨房里的沈玉姝,这孩子聪明是聪明了,可也变笨了,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她微微侧身,扶着肚子慢慢站起来向厨房走去。
最近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感觉要托着它才能走路。
“玉姝,粽子放锅里你就先回后院吧,这儿娘盯着就成。”
话刚说完沈玉兰端着剩下的粽子进来,“玉姝和二婶一块回去歇着,这儿有我和娘在呢。”
沈玉姝在地里待了大半天,衣服都打湿几回了,早就想回空间泡个澡,当下把粽子放进锅里和顾氏回了后院。
回房后她直奔空间先采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