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郎中有心阻拦可想到沈玉姝的本事到底没有出声,只是离着半夏坐近了些,以防有个万一好搭手。
半夏听了蹲下身试探的伸出手摸向小白的脑袋,没想到小白下意识后退仰头朝她龇牙,很明显不愿意让人碰。
沈玉姝看出半夏眼里的失落安慰道:“没关系的,处朋友还需要时间了解,等过几天你们见的多了,你再试试。”
“好吧。”
走之前她给沈安信留了一把手枪应急,这附近肯定有野兽,占了人家的地盘,万一狭路相逢也能应对。
只是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免得误伤自己,还让他得空把稻草人扎好,家里人的弓箭该接着练起来,如今到了深山打猎也用得上。
三人背着竹篓和一把挖药小锄头,人手一把柴刀随身,身上系着驱蛇粉,拿上棍子一路打草惊蛇进了院外的林子。
沈玉姝走在最后,时不时的朝前头喊一声,“小黑小白,你俩别跑远了。”
两个小家伙初生牛犊不怕虎,蒙头就往前冲,也不怕碰上猛兽。
沿着昨天接水的路线往上走,只要有家里缺的草药李郎中便停下步子挖一些。
同时叫身后的半夏说一说关于它的药性和生长习性,包括后期的一些炮制药材的手段。
偶尔有遗漏的他再补充,可以说倾囊相授不藏私。
半夏说起药理来头头是道,别看她年纪小这些草药早几年前便已熟记于心,如今她的医术虽不能独立开方抓药,但一些简单的诊脉还是没问题的。
沈玉姝盯着她的小脑袋瓜啧啧称奇,果然是医药世家从小受熏陶,这得多大就开始学习才能在年仅十一岁的年纪便可以给人诊脉。
这些主要是说给她听的,谁叫她面对李郎中的几次提问都回答得支支吾吾。
药理书上的工笔画比较抽象,里面的讲解也是文言文还没有断句,她看的有些费劲。
暗戳戳的从身后掏出一本中草药图鉴,这是她昨晚在空间翻出来的,就是为了应对现在。
“师父,要不咱们看这个吧?”
这本医书收集了八百多种中药,药性、形态、生长环境与分布地点都有写,附图全是高清照片,写的也是白话文,对她这个古代文盲很友好。
李郎中余光瞥到医书一角,激动地起身伸手夺过,在看到首页的彩色图片时更是忍不住连连惊叹,“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
半夏人小绕到两人身前也是哇声一片。
李郎中迫不及待的打开医书,还没看两眼就听他气急败坏斥责,“这书里面的图倒是画的清楚,可字却没一个对的,简直误人子弟。”
沈玉姝怕他一气之下再把书给扔了,利索的从他手里把书拿回来,“师父,先别急着生气,你听我念一段,看看说的可对。”
眼下他们说的是一株上了年份的黄精,沈玉姝找到介绍黄精的那一页,逐字逐句念起来,“黄精,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
李郎中激动的心平复下来,接着便是点头,这书上所说药性形态倒是一字不差,就是这字属实过于简便了,个个缺胳膊少腿的。
“玉姝,为何这书上的字迹和我们现在所用的不同?”
沈玉姝不知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简体字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隋唐时期的简体字渐渐增多,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使用的都是不同程度简化了的文字。
而繁体字在过去时候多用于正规公文、文人作品以及古籍,前世国家大力推行简体字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全民文化程度。
她来到这个朝代看过的大部分书籍都是繁体字,简体字反而少见,有也是在商贩走卒那里见过几次。
想到这儿她轻咳一声,说话含糊起来,“这个.....这大概是着书人的一种个人习惯,师父也知道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习惯。”
李郎中看她半晌不说话就知心里有鬼,现下用这么个借口搪塞,眼皮子肉眼可见的抽了抽。
罢了罢了,问那么多做什么,他指着对方手里的书,叮嘱,“不管看哪本记在心里最重要。”
接着他说回正题,“挖黄精还是春秋两季最好,提前挖会失了药性,这颗黄精显然年份不短,现在挖可惜了,等秋天再来吧。”
三人继续向前,李郎中东挖挖西探探,眼里全是喜意,地上随处可见的野草,在他眼中都是不可多得的草药。
他嘱咐身后两人小心些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