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便与被皇帝指来做他夫子的丞相有了交集,从七岁到十岁,那三年时间他们亦师亦友,形影不离,也因为有了少年夫子的照顾与陪伴,六皇子的身体日渐好转,性子也不再如往日一般阴沉,在被送往无业寺前夕,他甚至已经不再如以往般畏惧人群。
只是好景不长,六皇子注定要被送去无业寺,未来的道路如无意外一眼便可看到头,但少年注定要奔赴属于他的光明前程,他不可能这辈子都只缩在那一角破败院落,况且他与六皇子本来也不是同一路人。
后来时光荏苒,年轻的夫子少年得志,加官进爵,成了立国以来最年轻的丞相大人,丞相大人平素待人接物宽容平和,人缘向来很好,又因讨好他的人不计其数,所以他身边也从来不缺人,人来人往形形色色,多到他自己都记不住,能让他记住的,定是鲜活肆意与众不同的少年,是如三皇子般被娇宠出的光鲜明艳,至于那个灰扑扑如尘埃一般平凡普通的孩子,自然早就成了他生命中的过客,十年,足以物是人非。
但六皇子却一直记得这位先生,因为他生命中出现的人太少了,而能短暂停留在他身边还待他好的人就更少了,虽然丞相大人对六皇子与对其他人并无什么两样,只因他惯来宅心仁厚,越是不在意,反而能越平和对待,等他真的上心了,那可就完全两幅面孔,就如他后来与三皇子争吵不休不说,嘴还毒得紧,让三皇子时常被他气得跳脚,而他也独独只招惹三皇子这一个人,当然这些是那时的六皇子所不知情的。
他从前不知道丞相大人有两幅面孔,他只知道那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对他那么好的人。他不知道好心人在路上随便施舍了个肉包子给即将饿死的幼犬,对好心人而言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是过后即忘的小事,而那肉包子,也是人人都可以给,因为它本身并不珍贵,唯有幼犬将它揣在怀里,揣到那包子凉了、馊了,也没舍得吃。
幼犬……啊不,六皇子是在认出故人之后,又来探望故人时发现他这位故人竟是有两副面孔的。彼时丞相与三皇子因为六皇子的到来总算暂且休战,却没有休多久,就在这几人就一个话题浅浅聊了几句,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南下治水时那二人身上发生的事,于是没一会儿,这二人就捡起了当初的分歧,又吵了起来,这二人的心思虽还没有说开,但他们吵架时那旁若无人的氛围,无人能插足其中。
六皇子神色淡淡地喝着茶,没人知道他那时的想法,但他那些故人相认会说的话,到离开时也不曾提到过一句。后来丞相至死时,他也没有表明过一句自己对丞相的心思,更不曾表露过对三皇子与丞相这对苦命鸳鸯的看法,在那一本名叫《南山一梦》的章回小说中,只有一个场景稍稍泄露了一点六皇子的心理活动。
那个场景便是发生在中秋夜宴。
彼时,也是六皇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出现在大众面前,可迎接他的并不是善意,而是挑衅、鄙夷与羞辱。那是一场君臣同庆欢聚一堂的夜宴,入场俱是皇亲贵胄与达官显贵,在那里,自持身份者无视于他,傲慢无礼者讽刺于他,而还有一些人,他们对六皇子有种恶意的好奇,于是逼迫他摘下面具,又在看到他的真面目后大肆嘲笑,还将他比喻得粗鄙不堪,最后在推搡中将六皇子连人带轮椅推到了池塘中。
他们看着他挣扎求生的邋遢模样哈哈大笑,直到热闹看够了才命人将这个被人遗忘的皇子拉上来,逼迫他不许将这事说出去。
这种事对任何一个皇子来说都是屈辱至极的事,但他那些兄弟姐妹里又有谁会与他一样遭遇这样的事?而六皇子本身却早已见怪不怪,无论七岁以前,还是十岁以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此类糟心事件从未少过,彼时六皇子在皇城中尚无根基,自当要忍常人之不能忍,不过是卧薪尝胆罢了。
只是那些人走后,他一点点朝自己轮椅爬,却怎么也上不去的样子,还是狼狈,十分狼狈,太狼狈了。
最后是路过的丞相大人目睹了这一幕,又好心将六皇子抱上轮椅的。他早不来晚不来,总是这么掐点似的每次都刚好撞上六皇子最落魄的时候,偏偏每次又都跟施舍一般,不会让这份好意停留多久,上次是因为皇帝将六皇子送去无业寺,这次很凑巧的,是这一幕刚好被三皇子撞见了。
又很不凑巧的,三皇子旁的没看到,只看到丞相抱着六皇子的那一幕,于是接下来的画面可想而知,自然是他逃他追他拉住他的手他反手一巴掌他说你听我解释他说我不听我不听……总之,在最后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