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她虽然没?参观过陈友维的住所,但是既然是同一层,大概和?老太太差不多?是两间屋子,加一个做饭用的阳台,很是狭窄,而且隔音不好。
这并不是一个优选的作案场所。
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如?果说十二年前他绑架那些孩子是为了给她作伴,那如?今,他的动机是什么,那小男孩几乎和?他没?有任何交集,而且家长也没?有收到任何勒索信,而且现在人口贩卖严打,孩子被拐卖的例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常见。
那么,回到那个最关键的问题——他会?有什么动机。
因为他不可能?平白无故去犯罪,不管是满足自己的虐待动机,还是想?报复社会?,或者是谋财,这都可以成为动机。
还有今天那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你超龄了”。
究竟是怎样的心理特征会?和?年龄有强相关呢?
陶栀子走出房门,谨慎地走向陈友维的屋子。
如?今从外?界已?经看不见里面的挂毯了,破损的玻璃已?经换上了新的毛玻璃,看不见里面的景象。
她侧耳倾听了一会?儿,也没?有察觉到里面有异常响动。
直到,她开始尝试在不同的墙面处用手指轻敲,通过墙面的声音来大致判断。
厚墙声音低沉,薄墙声音空洞。
但是她发现发现有个四十公分宽墙面有空心感,她又尝试敲了几次,里面没?有传来任何响动。
陶栀子盯着那面墙,感到呼吸有些发紧,她来回检查墙体,视线扫过地面和?墙角,终于在一个细微的凹槽处停下。
——是被修补过的墙缝。
她疑惑地回头望向站在门口的拾荒老太,在楼道?中将声音压得很低,紧张又小声地问道?:“姐,能?给我个刷子或者刀片吗?”
接过工具,她小心翼翼地寻找到修补最脆弱的部分,动作很轻地将修补过的部分,轻轻地,一层一层地刮开,只到有一个几乎不被肉眼?察觉的小孔露出。
她用刀片的尖处将小孔扩了扩,凝神向内看去——是陈友维里屋的位置。
一股微弱但腐败的气息从缝隙中传出。
一个狭小的空间映入眼?帘,房间并不大,堆满了杂乱的物件:一些旧衣物、破损的箱子,还有几个散乱的玻璃瓶,瓶内装着浑浊的液体。
但是屋内正?中央却有个生锈的鸟笼,笼中有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
看到锈迹斑斑的鸟笼和?昏暗光线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周身骤然一冷,和?陈友维有关的笼子和?生锈金属这类东西都在拼命唤醒着她那段记忆深处中痛苦的遭遇。
多?年来她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试图将那些回忆忘记,但是遗忘如?同一个无差别?攻击的连发步枪,将痛苦记忆带走的同时,也会?让她遗忘那只存在于她记忆里的童年伙伴,小鱼。
为了记住小鱼,为了记住当年的犯罪细节,她每隔一段时间反而会?强迫自己在脑海里复习当年的场景,以试图让自己在未来某个时机到来的时候,能?将这些记忆用上。
她揉了揉眼?睛,让双眼?放松了一下,继续向鸟笼看去,却瞬间白了脸色。
里面的不明物竟然是,一只头和?身体分离的麻雀!
鸟的残肢混杂着发干的血,正?静静躺在笼子下一块发霉的旧毯子上。
她虽然眼?前能?看到的唯一生物是一只死去的鸟,但是她满脑子都是“监禁”二字。
她又说服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并且继续去观察屋内的细节,直到看到视线正?前方,隐隐有微弱的光正?在闪烁。
用肉眼?难以分辨之际,她打开了手机的摄像头,试图借助电子设备来验明那微弱的光点。
她举起手机,将摄像头对准小孔,调整焦距,但是手机的镜头功能?有限,对那微光感知力较低。
一旁的老太太已?经走到她身后,冷静地写下:「打开夜视增强。」
其实比起室内的景象,老太太在此刻呈现出的模样才是更让陶栀子感到意外?的。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捕捉低光环境下的画面,特别?是红外?光源。
画面瞬间变得更加清晰,那个红光源的轮廓在屏幕上越发明显。
屏幕中显示,红外?光的发射点来自一个嵌在墙面的小型装置,正?对着房间中央。
屏幕上很快捕捉到那闪烁的光点来源——是一台微型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