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枯骨之壤[双向救赎] > 第215章

第215章

“后来?,我只能选择离开?,撕碎了所有曾经?的证明,放弃了所谓的光环,去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成为自己。”

“我无法和整个舆论环境抗争,所以我认输,并逃离。”

陶栀子点?了点?头,虽然?她知道李爱华的这份表达还是偏含蓄,但是她还是洞悉出很多信息,并试着去理解他:

“所以哪怕拾荒度日、生活清贫,穿着玫红色的大衣,踩着高跟鞋。即便是别人眼中的‘怪人’,也比那个玻璃罩里的李爱华更加真实。”

李爱华的嘴角微微翘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是一种苦涩的自嘲,也是一种淡然的承认:“你第一次见的我,就是真实的我。”

所以他不能回归,哪怕流落街头也不能回归。

因为大家只愿意接受体面和符合大众认知的李爱华,而不是拾荒的李爱华。

“那现在呢?”陶栀子追问,目光清澈且毫不躲闪,“现在的你,躺在病房里,换上?了整洁的衣服,被照料得无微不至……您觉得,自己还是自己吗?”

李爱华的手微微攥紧了,又松开?,沉默了许久,给了让陶栀子有些失望的结论:“我现在好像谁也不是。”

这天从病房里离开?的时候,陶栀子脑海中多了一个新的概念——跨性别。

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可能与他们出生时根据生理特征被分配的性别不同。

在那个极为保守的年代,这将会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

……

不久,当寻找李爱华的行动渐渐沉寂了之?后,一张炸裂的照片被传上?了网络,瞬间掀翻了网络舆论。

一张多年前,一个打扮怪异的老?人正穿着高跟鞋翻找垃圾箱。

“油彩老?太”的名称在多年前的贴吧里已经?火过一次,但是也不过是一阵短暂的风浪,没有掀起轩然?大波,更多网友都?是吃瓜和嘲讽的心?态。

但是如今,这些旧照被人上?传,眼尖的网友对比出了和李爱华当年的证件照面部相似的特征,一石激起千层浪,“油彩老?太”所有照片都?被翻了出来?,伴随无数的讥讽,甚至有人直言,这样的人竟然?是国内上?世纪的科学家?简直是件恶心?事。

【“他是不是疯了?一个科学家?居然?会这样?”】

【“可笑又恶心?,这种人以前能为国家?做贡献?”】

【“不就是一个不想正常活的人么?活该这样下场。”】

但也有少数声音在夹缝中为李爱华辩解:

【“他只是想成为自己,这有错吗?”】

【“有谁真正理解过他的痛苦?你们只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头论足。”】

【“哪怕他是这样的人,他的成就都?不该被抹杀。”】

一夜之?间,李爱华是个拾荒的疯女人的故事热度直线走?高,几乎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陶栀子看着网上?激烈的讨论,拿着手机的手越来?越颤抖。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

还是说世界一直都?是这样,直到今天才?被她意识到的。

她立刻跳下病床,去病房里找李爱华。

护工说老?人已经?休息了,她再三确认李爱华是否注意到新闻报道,护工说老?人不喜欢接触多媒体。

她这才?安心?回去。

可是第?二天一早,她带着早餐再去找李爱华的时候,病房彻底空了。

这一次,他没有留下任何一封信。

……

真正将李爱华的热度压下去的另一条重磅新闻是,陈友维的案件也被重新放到纸面上?。

但是他真正要被审判的罪行并非杀人,而是因为这些年在教会有非法收入,涉及到的人员众多,属于一个经?济纠纷的案子。

他的伪善面目被揭开?,甚至牵扯出多年前安州的绑架案。

无数人也怀疑近来?的儿童失踪案和他有关,但是没有掌握实际证据。

那张挂毯上?检测出了四个人DNA,但是在数据库中没有找到相关信息。

尽管外界对陈友维有诸多猜测,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一样和杀人相关的有效证据。

陶栀子是凶杀案唯一的人证,但是没有物证,并且认为当年年仅十岁的陶栀子极有可能在惊吓中记忆错乱。

当挂毯上?的DNA被检测出来?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网民认为陶栀子十二年前的证词为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