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朝廷粮草受阻
在营州城内,方通站在城墙下,凝视着城外茫茫的草原。
他的职责是征集城内所有可用的粮食,以确保守城的士兵们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城内的粮食储备越来越少,士兵们每天的口粮也变得越来越稀薄。与此同时,袁牧之坐在书房中,手中握着一封向朝廷请求粮草支援的奏疏。
他深知,城中的困境不能只靠他们这些守城的将士们来支撑,朝廷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他也清楚朝廷的困境,各地战事频发,粮草的调拨也是捉襟见肘。在河北道的另一边,李天一站在一片麦田间,目光坚定。
他的任务是从各地征集粮食,然后协调各路运输,将粮食运往营州城。他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也明白这是守住营州城的唯一希望。
三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守住营州城,保卫家园。他们面临着各自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都没有放弃。他们深知,只有通过团结一致的努力,才能战胜这场战争的困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天一成功地从各地征集到了大量的粮食,并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运输队。而方通则带领着城内的百姓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将每一粒粮食都变成了士兵们的口粮。
袁牧之的奏疏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
波。原本应积极响应的户部侍郎萧敬,却百般阻挠,导致粮草支援被一拖再拖。
萧敬,兵部尚书萧乾的大儿子,一直怀揣着对李天一等人的刻骨仇恨。他的弟弟在一次战斗中丧生,而他始终认为那是李天一等人决策失误所致。因此,他利用自己的权位,对谢温纶的请求进行百般刁难。
而此时的皇帝赵勤,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他知道萧敬的行为背后是萧乾的私怨,但他选择默不作声。
赵勤有自己的考量:萧乾在朝中势力庞大,他不想轻易触碰这股力量。同时,他也想考验谢温纶等人的忠诚和能力,看看他们是否能在这样的困境中挺直脊梁。
在这样的情况下,谢温纶和李天一的压力倍增。
他们不仅要面对战争的威胁,还要在朝廷的权力斗争中求生存。但他们都明白,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赢得这场生死之战。
在朝廷的大殿上,谢温纶面对着皇帝赵勤,坚定地陈述着营州城的困境和急需粮草的迫切。
谢温纶:“陛下,营州城正处于生死攸关之际,士兵们每日饥寒交迫,战斗力大减。臣恳请陛下尽快拨付粮草支援。”
赵勤沉默片刻,目光深邃地看着谢温纶:“谢爱卿,朕知道营州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朝廷也有自己的难处,各地的战事都需要粮草支援。”
谢温纶心中一沉,他知道皇帝的话意味着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陛下,如果营州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臣愿意立下军令状,确保粮草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这时,萧敬上前一步,冷笑道:“谢温纶,你以为你是谁?当年的失误还没让你吸取教训吗?现在又想让朝廷为你的失误买单?”
谢温纶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但他努力克制住情绪:“萧侍郎,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错误中。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当前的危机。”
萧敬不屑地哼了一声:“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跟李天一的关系。你们这些人,总是打着国家的旗号谋取自己的利益。”
谢温纶心中一颤,他知道萧敬的仇恨源于他弟弟的死。
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反驳道:“萧侍郎,不要把个人的仇恨带到朝廷中来。我们要做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恩怨。”
皇帝赵勤轻轻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两人的争执:“好了,都别吵了。萧敬,你退下吧,此事容后再议。”
皇帝赵勤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心中思虑万千。他深知,此刻的朝廷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乱。
他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萧敬,心中暗自叹息。
萧敬虽然是兵部尚书萧乾的儿子,手握重权,但他的心胸狭窄,容易被仇恨蒙蔽双眼。而这种情绪化的决策,往往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赵勤又想起了袁牧之,这个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他虽然忠诚勇敢,但在朝中却树敌不少。特别是与萧乾一派的势力,始终处于对立状态。
而如今,袁牧之和方通带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