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阴灵山。”
第517章 卷七·第58章 仙鹤观
阴灵山历史悠久,自北魏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圣地,曾三易其名,最早因其地势险要,形似马鞍,常年有玄气密布,故名“鞍玄山”。
清顺治年间,时任四川总督的李国英,闻鞍玄山神妙,慕名前来求山上道士治家母眼疾,其母双眼当真得以复明。
因母亲眼疾复明,似乎寓意着“反清复明”的天意。而李国英属汉军正红旗,虽有意复明,却深知气数已尽。为表遗志,他将鞍玄山冠以“反清复明”聚集地之罪,借以毁掉了所有遗留的建筑。
之后大举重新修建,并改名“灵应山”,宏伟庄严,佛塑金身,香火不断,成为当时四川佛教文化传播地。其鼎盛时期大小寺庙四十九座,凌霄阁楼隐匿于山势,林木秀美,山石奇异,闻名遐迩。
到咸丰年间,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灵应山再一次被毁,饱受历史的摧残和毁坏,从此山上常年鲜见阳光,反而雾气弥漫,但是佛祖依旧灵验,于是当地百姓改称为“阴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