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客观来说,我是一个不怎么喜欢学习的人,起码不喜欢课本上的学习。
高中的时候认真学习主要目的为了不考倒数,为了跟上大部队的步伐,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退一万步讲,那个时候的我除了学习别无选择。
大学的时候认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挣奖学金给自己当零花钱,为了让成绩单上数字好看一下,排名高一些,弥补自己高中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名列前茅的遗憾。
之前的我也根本没有读研的想法的,最后会出国,不过是因为大家都选择读研,而我想躲开国内考研升学的独木桥。
总之,本科时候的我从来不会主动去学,我不会出于兴趣去研究课本上的某个概念,不会主动找老师做课题,我所有的课馀时间都用来不务正业,拍照片,打游戏,吃吃喝喝。
再加上,之前我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应试导向的,所以我是背八股文的能手,至于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那不并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直接导致我一开学就进入爆炸模式,之前选课的时候,我直接根据课程的名称,再加上学长学姐的一些建议,选了门统计分析,第一个project就是非常具体的问题,完全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我在废了半天劲读完十页的说明之后,发现总共有三个大问,每个大问又有至少三个小问,最后两页是附加题,我已经打算放弃了。
爸妈问我第一天上课感觉咋样,我直言,想退学。
咦?怎么这句话似曾相识。
“其实作业难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没办法很顺畅地和别人沟通,上课听得很费力,老师讲得还非常快,然后我们还有小组作业,就是那种要几个一起讨论然后写报告的那种,老师随机分了组,今天下课的时候那几个组员就开始聚在一起讨论了,我都想直接跟他们说,其实我是个哑巴,只能用文字沟通,你们讨论的时候可以不用在意我的意见,我听你们说就足够了。”
爸妈给我打电话,我拿着手机倒了大半桶苦水。
“没事的,刚来肯定很难过,要适应一下的,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爸妈这么跟我说。
这话又有些熟悉,好像七年前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但我早就知道,时间从来不是改变的要素,经历时间的人才是。
如果不能顶着压力用正确的方式努力,什么也改变不了。
我预想到学习生活会很难,但我没想到学习生活会有这么难。
一回到家只想躺在小床上什么也不干。
让我瘫五分钟,过完这五分钟我就去学习。
我面朝下把自己铺在床上,让意识尽可能地下沈到被子里。
我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太消极了,毕竟,我现在可是在苏黎世啊,我在我之前一直心心念念的城市,在还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梦到过苏黎世,当时我一定是笑着的。
唉,如果我来这里不是学习,只是旅游就好了
手机上来自whatsapp的信息提示音一直在响,新建的课程小组群里,其他三个人一直在发言,讨论各种可以选的题目,他们每发一条新的消息,手机就震动一下,我觉得自己的脑袋也被敲了一下,嗡嗡作响。
最后那个德国人提议周三的课后线下讨论,其他两个人秒回了“okay”,我只觉得眼前一黑。
这几天我一直死气沈沈,等到周三结束了小组讨论坐公交回家,我看着教学楼那站的公交站牌离我越来越远,我一直盯着站牌,直到再也看不见。
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我遗漏了,我一直朝后看,快到家了才反应过来。
我的魂好像是落在教学楼了。
晚饭的时候,林晨看我头顶上飘着一朵乌云,问我怎么了。
“我觉得日子好难过,作业又多又难,还有小组讨论。”除了上学,最近我什么事也没有干。
“这里的教学模式和国内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肯定是很难过的,其实我也觉得不适应,但是我想,不管怎样,日子还是要接着过下去,开不开心都是一天,那我不如开心一点。”这话听起来十分真诚,一点不像为了安慰我故意说的。
“可是,我感觉你上课学习什么的,都很轻松,很得心应手的样子。”
“你说学业吗?”
“是啊,现在我主要考虑能不能及格,至于生活方面,能活下去就行。”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