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 第101章 孤要在两京继位

第101章 孤要在两京继位

:“扶阁老,孤不是好大喜功。”

“实则转战东南,本就是要分散清军主力,减轻大明出滇的压力。”

“孤想了想,转战东南,吴三桂尚可喜难以突破,澜沧安南难以跨越。”

“不如直捣黄龙,奇袭两京,让清军回防京城和南都。”

“如此,不但晋王在云滇的压力骤减,孤收复东南也会轻松很多。”

扶纲听了后,稍稍松了口气。

太子殿下总算没有疯到打算径直收复两京。

奇袭两京,和太子奇袭昆明一样。

让前线的清军回援,创造明军正面突破的机会。

扶纲思索片刻,继续劝道:“殿下,奇袭两京,不也要横跨三五千里,有清军的重重阻隔吗?”

“还是着眼跟前,图求桂粤为好。”

“即便郑延平不配合殿下,殿下若遇顿挫,也能折返云滇和夷荒。”

大明朝野上下,根本没希冀郑延平会配合会师。

只在意自家地盘的海盗要真想配合,早就与李定国会师粤东,让永历朝廷收复小半壁江山了。

朱慈煊呵然一笑:“正是郑延平割据跋扈,孤要用两京继位的煌煌大势,压逼他归顺朝廷。”

要是郑延平这都不归顺配合,朱慈煊只有囚禁夺权了。

“扶阁老也说错了,孤不用走陆路,击溃拦路的清军。”

扶纲愣了一下:“殿下是说郑延平的东海,从沿海奇袭两京。”

扶纲陷入沉思。

走海路确实是个好方法。

只要郑延平和张煌言配合,至少南都无甚大碍。

就算京城南都都是巨城。

东虏入关前,几番绕过关宁锦防线,袭扰京畿,也没攻破京城。

郑延平兴兵二十万也没收复南都。

但太子联合郑延平张煌言,在南都外的祖陵祭祀一二,宣布继统。

太子的威望将直追崇祯先帝。

朱慈煊颔首道:“没错,陆路难行,孤要走海路,于两京继位。”

扶纲依然犹疑:“可是殿下深入敌境,臣怕遭遇数以十万计的清军围堵。”

朱慈煊失笑道:“就算浙东沿海数省有十万清军,但郑延平和张煌言的兵马又何逊多少。”

“更别说京城方面,伪清朝廷尽出精锐,让爱星阿领兵南下云滇,京城就算不是座空城,也差不了多少。”

“己巳之变,皇太极借道蒙古奇袭京城。”

“寇可往,孤亦可往。”

满洲女真入关后也不改,在盛京动不动就全军出动的习惯。

朱慈煊正是要给他们来一套反向入关。

尝一尝崇祯朝,大明被袭扰京畿的苦楚。

谁说【闪电归来】是个大后期技能。

代清禁海迁民,沿海就是大明的地盘。 季风台风海流,朱慈煊就算还没用过,也清楚在金色天命面前,只会助力大明的船队。

也就是两京沦陷才十六七年,大明还不能快如闪电。

否则朱慈煊直接一波带走十万清军。

第一首选肯定是京城。

政治意义万分重大,可以让大明代清攻守逆转。

更别说还有校长的【速通满城】。

最得劲的满城在哪?

纵然有代清京营,朱慈煊也能冲进紫禁城,坐上龙椅。

就算后面代清调集十余万大军围剿他。

朱慈煊也还有十张闪,足够逃到沿海,上船入海。

但除此外,京城继位就没其他了。

而南都攻打不下来,明孝陵继位也是意味非常,可以带着鲁王监国的部队重新扎根浙东。

还有江南的士人。

连水太凉的钱谦益都暗地里资助抗清志士,绝大多数文人肯定都还心怀故国。

收拢明末三大思想家一批文臣,不谈党争,朱慈煊的收获不下于三百万两黄金。

说到底,还是要看郑延平的态度。

眼见太子心意已决,扶纲愈发无力:“如此说殿下要随我们一起移迁至阿瓦城。”

“殿下再从暹罗坐船去往闽海了。”

扶纲也再劝不动了。

能说什么?

太子你奇袭昆明能成功,是因为云滇遍地旧臣遗民。

两京沦陷十六七年,地方和旧臣已经全是东虏人的形状了。

扶纲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