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是有大西军旧部,和结盟的沐天波,才能安稳在云滇屯田爆兵。
郑延平起家,父亲叛国,麾下只有几百家丁部众。
纯靠自己一个人苟着,从南澳一岛,发展到东海沿岸,十年时间爆兵二十万。
让其他三路先抗一下,等他大后期六神装的英雄。
在被上高地时,反推对方门牙塔了,然后浪了一波,直接被敌人结束游戏。
就是这95的统率,朱慈煊有些不解。
二十万大军被几千人打崩,统率全点海战上了?
朱慈煊放下毛笔,举手示意郑延平观看新作。
郑延平走近,看着那比草书还草书的书法,直牙酸。
他一个正经的江南文官见不得这种墨迹。
他家狗沾墨踩上去,都比太子写的好。
仔细辨别片刻,郑延平依旧认不出来,还是山田长政看在自己人份上,开口解读。
“太子殿下,写的分别是。”
“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已经选择归顺永历太子的郑延平闻言,顿时动容。
虽然第二幅对联,有些晦气。
但死则死矣,有何惧之。
郑延平沉默少顷,俯首道:“臣谢殿下赐联。”
朱慈煊笑吟吟看着郑延平,语出惊人:“国姓成功,你想做后唐庄宗吗?”
太子在笑,其他人却全部陷入惊怒之中。
白文选等人以为太子又要行招人抓捕之事,纷纷握住刀剑,望向郑延平身后的文武官员。
夷州的文武心中各自大呼中计,永历太子之所以不赴明京,是要开会抓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可是以异族身份,被唐皇赐姓,编入李唐宗室谱籍,然后自以李唐正统立国。
国姓爷除了没入朱家皇谱,但其他的和李亚子一模一样。
就是国姓爷攻夷州,诸镇也不少人以为是其不想抗清,偏居海外立国。
至少杨朝栋心中清楚,世子郑经是正儿八经这么想的。
郑延平面对永历太子的斥问,神情不变的笑吟吟道:
“先帝赐我国姓,赐名成功,是纳我为亲信,将收复河山的重任交付于我。”
“太子殿下不认吗?”
桂唐鲁三藩的恩怨十分复杂。
唐鲁是帝位相争,互相挖墙脚,互相杀使者。
桂唐更是深怨长久,郑延平觉得隆武先帝与永历帝没啥大仇。
可桂藩的文官却对两位唐王愤恨不已。
南都沦陷,瞿式耜本就想拥立正统的桂藩了,然后被隆武帝抢先。
等到隆武遇难,永历帝已经监国了,然后广府的唐王绍武又僭越。
两百里两帝立,清军将从闽赣南下时,永历绍武还在大打出手,刀兵相见。
很多永历臣子都把闽粤沦陷怪罪到唐藩身上。
直到永历十四年,才上思文皇帝谥号曰绍宗襄皇帝。
彼时,永历帝已经是东吁的阶下囚了。
朱慈煊道同样笑道:“如何不认,父皇为隆武先帝追谥,诸臣劝孤不纳隆武先帝入宗庙。”
“但孤说联寇平虏,是襄皇帝所定之国策,沿海郑家,是襄皇帝所赐国姓。”
“残明三帝诸监国,惟襄皇帝不负大明皇帝之位。”
郑延平眼睑微垂,想起了在先帝身边随驾的日子。
先帝胸有大志,锐意进取,只是遭他父亲掣肘,方含恨而终。
朱慈煊拍了拍郑延平的肩膀:“大明在两都沦陷,父皇弃国时就已经亡国了,但华夏不可亡天下。”
“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者,自可为华夏主。”
“孤若半道崩殂,大业未竟,请延平王奉父皇皇弟为主。”
“若父皇皇弟遇难驾崩,请延平王自取监国帝位。”
此话一出,比将郑延平比作李亚子还要惊骇世俗。
大厅中双方的文武群臣,尽都错愕讶异的望向太子。
郑延平心中一惊,正要请罪,谁想到太子扶着他,双臂用力,不让他跪下。
朱慈煊朗声道:“隆武先帝赐你国姓,恩重如山,孤无其他,只能让你入皇室谱籍。”
“南怀仁,刘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