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华缨录 > 分卷阅读100

分卷阅读100

安康,废了奴隶制,苛捐杂税减两成,百姓耕田织布,经济日渐繁荣,如此,战五年,稳定边关。乾德三年,为着经济发展,圣祖取消了宵禁,汴京城热闹通宵达旦,经久不消,民生裕丰,战乱带来的疾苦渐消。”

“太祖七年,为求海晏河清,改制谏官,让臣子敢于直言,保其上谏之权,自此有‘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的赞誉,开创我朝之盛景。先帝之时,几回征战燕云五州,收复失地,虽不得,但我朝今日之百姓犹记,燕云五州是我朝之失地,我朝将士铮铮铁骨,来日未尝不可取。”

“官家高坐明堂,心怀天下百姓,创明泽盛世,麾下数十万将士,也该当以先人未尽之事为己任,西郊三营乃是先帝为收复五州所设,五州一日未收复,便一日不敢忘怀,一日难安寝。官家体恤他们为我朝江山浴血奋战,可为人臣子,唯官家马首是瞻乃是本分,镇守江山亦是。镇国公撵走营妓,大抵也是瞧见了如今西郊三营十万大军的颓靡不振,用心良苦,太子殿下说废营妓未尝不可,顺时而为,顺势而为,将军不敢点新将,官家可会以这几位小将封将挂帅收复五州?”

昌隆帝没说话,一双浑浊松弛的眼睛,紧紧的盯着那双黝黑透亮的,少年不负山河,身有抱负。

皇后以为徐太傅将孙女养在乡野,没有规矩,不识礼数,还生了退亲另娶太子妃的打算。

可他看来,这满殿之上的贵女,无一人及她。

当年权宜之计,他与父皇求了这桩婚约,倒是不成想,给太子求了个好太子妃。

西郊三营收复五州的十万将士,不只是先帝的心病,也是他的。

先帝雷霆手段,亦足智多谋,他自认不及,来日史书之上不知可有他半分的功绩。可若是他在位时,能将五州收复,来日黄泉之下面对列祖列宗,也不至惭愧无光。

昌隆帝沉默的越久,那几个小将面上便越是火辣辣的疼。

他们都是祖上蒙荫,被宠惯着长大的勋贵子弟,自信有,傲气自也不少。被华缨那话嘲在脸上,都拍案而起不能忍,而昌隆帝不言语,便是认同了他们之辈懦弱无能,无堪用之才。

“徐大小姐一个姑娘家,不好掺和政事吧。”文臣里忽的有人道。

华缨侧首瞧去,那是个蓄山羊胡须的精瘦男人,身量不高,年四十左右,出彩的当属那双炯炯的眼。

“今日上元宫宴,我随祖父来长见识,贺官家与娘娘上元节安康,大人若要将此事说做朝事,在场之人不止我一个女眷,不过是我心有所感,难得面见圣颜,斗胆与官家说这些话罢了,大人怎给我一顶参政的帽子戴?再者,百姓亦有直达圣听之权,我亦是百姓,为何不能言?”

“徐大小姐今日当真是风头无两,引经据典的唇枪舌战,想来太傅平日里没少费心教导。”那人眼睛一撇,看向徐鉴实道。

徐鉴实微侧首,拱手道:“过誉了。”

“……”

山羊胡脸上闪过些憋屈。

华缨脸上神色未变,四平八稳,“大人夸我就夸我,寻门问祖做甚?”

她说着,余光瞥见赵徵朝她微微摇首,不情不愿的将嘴边的话又咽下,脑袋扭回来,与昌隆帝顿叩首。

“先祖之功在社稷,福祉千秋。官家功在今日,福泽万世。华缨一介女儿身,位卑勿敢忘忧国,今日斗胆,面见圣颜,直抒胸臆,字字涕零,失言之处,伏望官家勿怪。”

殿中万籁俱寂,唯此振聋发聩般的戛玉敲冰般的声音响彻。

半晌,昌隆帝长舒口气,目光看向文臣之首的徐鉴实,笑叹道:“太傅这孙女,当得舌战群儒之大才。”

“失仪失礼,惟谢官家宽宥。”徐鉴实俯首道。

昌隆帝目光转回,看向华缨,问:“依你之言,当废营妓?”

“华缨伏愿官家肃清沉疴积弊,收复五州,扬我国威。”华缨振振道。

“若想达此愿,只废营妓便可?”昌隆帝沉吟半晌,又问。

“百姓常以五吊梨汤治咳疾,可这法子也不是对谁都有用,还是要瞧过大夫,对症下药才是。”华缨眸子黢黑透亮,满目认真道。

昌隆帝评价这话:“不如方才的慷慨激昂。”

“感念官家宽宥,华缨不敢妄议朝政,世间万法解万难,官家懂。”

昌隆帝被她这浓浓信任感的马屁拍得轻笑了声,抬手解下腰间的一枚玉牌,示意身侧伺候的太监去交给她。

“直达圣听,日后有谏,便可凭此物让宫人带你进来。”

华缨:?

“……是。”

“废除营妓之事,明日早朝仔细商议,”昌隆帝道,“今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