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声特别大,吵的人耳朵疼,大人在厨房做饭,陆晏宁在客厅,无措地站在她的婴儿床前,不知道她为什么哭,还是个小学生的陆晏宁只会学着大人一样,拿着拨浪鼓在她面前来回摇。
鼓槌碰到鼓面砰砰作响,一下将小妹妹的* 注意力吸引过去,小妹妹停下哭闹,半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陆晏宁,手脚随着鼓声在空中扑腾,一下笑了出声。
小娃娃的笑声很可爱,清脆的一声传入耳中,陆晏宁也弯起嘴角,继续用玩具哄着她。
等陶阿姨从厨房出来时,看到了在婴儿床上熟睡的女儿,以及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小幅度摇着婴儿床哄睡的小男孩,有些惊讶。
“哟,晏宁很会带孩子哎,这小丫头哭起来没完没了,一定要大人抱才行,没想到今天这么听话,”陶彩华将菜放到餐桌上,对陆晏宁笑笑,怕吵醒女儿,陶彩华声音放轻,小声对他说,“你有空多来帮阿姨带带妹妹,妹妹很喜欢你。”
小孩子总是喜欢被夸奖,更何况是经常被夸奖的三好学生陆晏宁,他听完陶阿姨的话后,看着床上熟睡的小妹妹,竟真觉得自己真的很擅长带小孩。
何瑾工作几年,存下了一笔钱,辞职后,她在家附近开了一家杂货店,闲暇时间也更多了。
陆晏宁平时放学一般是直接回家,可自从上次之后,他隔三岔五就来杂货店坐着写作业,时不时抬头,试探问何瑾,今天要去看妹妹吗。
担心让何瑾困扰,他只隔几天提一次,装作不经意地开口,可这拙略的演技在大人眼中一看就能看出来。
何瑾觉得好笑,又觉得有些心酸,陆晏宁懂事,他没有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也离得远,何瑾有时忙起来顾不上他,经常留他一个人在家里。
陆晏宁会自己照顾自己,丝毫不用何瑾操心,因此即使何瑾不上心,陆晏宁自己也成长得很好。
何瑾也就自然而然地忽略了陆晏宁还是个小小孩,也需要家人陪伴的这件事情。
小妹妹已经7个月了,开始有些调皮好动,她会爬之后天天都在床上动来动去,陆晏宁坐在婴儿床的一边,乐此不疲地看着她从这一头爬到那一头,又再爬回来,对着他笑。
小妹妹现在已经认人了,每次有人作势要抱她,她就往一旁认识的人怀里扑,不愿意被陌生人抱。
她父母不属于陌生人,再然后,是他。
陆晏宁和何瑾隔了两周之后来看她,小妹妹已经不认识何瑾了,她被陶彩华抱着,避开何瑾上来抱她的手,哭得大声,不愿意去她那。
大人觉得好笑,开玩笑似地逗着她,又让小妹妹看了看陆晏宁,问她:“让这个哥哥抱好不好?”
陆晏宁心里莫名忐忑,他听说过小孩忘性大,不经常陪着就会很容易不记得你,不知为何,明明是大人的玩笑,但他却开始担心,她会不会也不记得他了。
小妹妹转过头,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下一秒,小嘴一瞥,像是要哭,可随即她转过身,双手朝陆晏宁伸来,往他那边一倒,想要去他那。
她愿意让他抱。
陆晏宁心里柔软,见状同样伸手将她从陶阿姨那接过来,稳稳的抱在怀里。
还没长到大人肩膀高的小男孩,抱着娃娃的姿势却非常娴熟。
周围大人感慨,说小孩子还是有记性的,还记得一直陪她玩的哥哥。
到了小妹妹9个月时,她喊出了第一声妈妈,陶彩华很开心,天天带她下楼和小区的邻居炫耀,走着走着,来到了何瑾的杂货店。
虽然一直听着陶彩华在电话里说女儿的声音怎么这么动听,但那都是亲妈滤镜,不乏有夸大的可能,何瑾这个早早当妈的人还嘲笑陶彩华大惊小怪,可当她亲耳听到小妹妹喊陶彩华妈妈时,竟觉得可爱极了。
陶彩华抱着小妹妹,对何瑾说:“这个是姨姨,喊姨姨。”
小妹妹没出声。
陶彩华不愿意放弃从女儿嘴里听到其他词的可能,见状转移目标,让她看着陆晏宁,介绍说:“这个是哥哥,哥、哥。”
小妹妹张了张口,还是词汇量不够,什么都没说出来,眼睛亮晶晶的,露出两颗刚长出来的下牙,靠“卖萌”过关。
陆晏宁笑笑,抬手刮了刮她的脸颊。
何瑾最近心情不好,总是时不时走神,玩笑开完后,她脸上的笑慢慢褪去,盯着远处发呆。
陶彩华之前就看出了她的反常,今天特地来找她,她抱着女儿,问她:“最近怎么了,怎么心神不宁的?”
何瑾叹了一口气,压低声音,惆怅道:“他来过了。”
-
不知是否小孩有敏锐的感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