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
在苏憬不耐烦要起身离开的时候,吴泽终于说了答案。
“阿斯伯格综合症。”
第77章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类似,但和高功能自闭症不同的
阿斯伯格综合症, 和高功能自闭症类似,但和高功能自闭症不同的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偏向于外向。
一眼看过去和明显有异常的自闭症不同, 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更正常, 甚至比一些孩子智商更高。
他们才是吴泽理想中的天才。
只有表现出来的天才才是天才。
吴泽终于说了实话, 这个时候可以放松一点了,苏憬深谙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糖的道理, 示意吴泽详细说说。
吴泽这才开始讲起来,他的研究。
吴泽考上萨尔大学就是心理学专业,大学四年,他是同期内天才, 不仅课业水平高而且绩效几乎是全优的水准。
但是自从进入考上萨尔大学的硕士, 被导师带着实习一段时间,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才会面后,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天才。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一句在通俗不过的俗语,但是却在人和天才之间画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
几次交流会, 看着和导师亲密交流的天才,但吴泽却连他们口中的病例都不曾听说过的时候,他陷入了巨大的打击中。
而这不只是一次,还是三次五次以及更多次。
在硕士第二年, 吴泽还能安慰自己病理多种多样, 不止是他其余人也有很多没见过的病症, 但是导师新收的师弟却完全打破了他的自欺欺人。
师弟是导师新收的弟子,硕博连读, 导师把师弟交给他带,但是在师弟多次提出的问题上, 吴泽却陷入了仿佛研一时候的困境,听不懂。
几次后,师弟贴心的表示自己和吴泽的研究方向不一样,不再耽误吴泽的时间,找导师另外换了新的师兄带。
吴泽的自尊心又一次被撕裂在众人面前,他觉得所有人都在嘲讽他。
而他当时研究的重点就是孤独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快速有效的帮助自闭症儿童。
在一个周末,吴泽正常去志愿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前来治病。
她的女儿只有12岁,对外界完全没有任何反应,手上却拿着高中奥数题在做,并且都做对了。
母亲说孩子只对数学感兴趣,其余一切都不关注,这样不行。
吴泽当时就注意到这个孩子在数学方面异于常人,是个数学天才。
结果还没检查完毕,女孩的父亲就推门而入,大喊着女儿没病,母亲没事找事做,强硬带着女儿离开。
等吴泽再一次看到那个孩子的消息是在省级奥数比赛上,她获得了一等奖。
自闭症的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异于常人……
吴泽的讲述过分详细,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位能倾听他经历的人,所以讲的格外多。
如果今天是来听故事的,苏憬会耐心等他说下去,但苏憬今天并不是来听故事的,她没忘记自己的真正目的。
“你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如果你想继续讲这些废话,我没兴趣奉陪,”苏憬故意开口,打破吴泽没完没了的回忆。
吴泽停顿了下,继续笑着开口,“那件事情只是我研究的启蒙,接下来我遇到了你的父母……”
吴泽是在硕士第三年遇到苏憬的父母的,那个时候他已经被打击的没有兴趣在心理学深造下去,甚至已经开始寻找别的出路。
而这个时候,导师受邀参加一场医学交流会。
他带了一些人前往,其中就有吴泽。
在会上,苏憬父母说了关于绝症的医治方向,吴泽当时已经对心理学没什么兴趣了,会上也没细听,只记得他们说什么逆向治疗法。
后来那个天才的父母又找到了吴泽,却不是找吴泽治病,而是想让孩子重新变得自闭。
吴泽从未听过如此离谱的要求,细问之下才知道,在孩子自闭症严重甚至不允许参赛的时候,女孩的父亲终于同意母亲带着孩子去治病。
可是在治疗中,他们发现孩子开始排斥以为喜欢的数学,甚至会发疯撕掉书本。
好不容易不撕书了,孩子却连最简单的题也做不出来了,整个家庭从此明天充满争吵。
“我帮助了他们,他们一家现在父慈子孝,平安幸福,”吴泽平淡的开口一笔带过。
苏憬无聊的打了个哈欠,借以遮掩自己内心的愤怒,他们这群人根本没把那孩子当人看过。
即使苏憬非常愤怒,但实际上就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