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去根本不是为了正事。
他们在中环一栋民国风的建筑前下车。
两人刚出现在门口, 就有人走过来,穿着应景的中山装,递给他们一人一份景点图册。
“胡箐别墅”是昔日华侨商人胡菁的别墅, 百年前落成, 主楼四层高, 带有私人花园。
零几年时,这里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
参观需要提前预约。
怪不得余明远出门前让她带好相机。
林知睿喜欢拍静物, 而在静物中最擅长拍建筑。
她在微博有个账号, 没怎么经营, 只用来分享平时拍的照片。
关注她的人都知道,她经常拍各种建筑, 特别是有历史底蕴的老建筑。
在法国留学时, 她就经常拿着相机出去转。
唯独喜欢那些超过15个世纪历史的建筑。
喜爱和天赋,让她镜头下冰冷的一砖一瓦, 带着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出的瑰丽。
林知睿错后一步, 看着眼前的人。
所以他在为昨晚的事愧疚,在讨好她吗?
林知睿心思一动。
那她可不可以趁着他愧疚, 再得寸进尺一点?
身着中山装的是这里的导览员,带他们一一参观完室内后,将他们带到室外花园一隅。
原来这里还有个不对外开放的咖啡馆。
林知睿刚才听导览员提过,胡菁的后人虽然不住在这里, 但偶尔会来坐坐,这家咖啡馆也只招待胡家后人和他们的亲友。
两人在别墅的花园咖啡馆里坐了坐, 林知睿被允许喝了小半杯奶茶, 吃了几块松软的糕点。
下午他们又去参观了香港几个著名的私人别墅, 一整天,林知睿的相机就没闲着的时候。
晚餐是在游轮上吃的。
吃到一半, 林知睿要拍夜景就离开了餐厅。
傍晚时分,天边浮云翻滚,霞光映着半边天。
直到只剩最后一缕光线消失,夜幕降临,两岸大楼灯光逐渐亮起。
璀璨的灯光与海港上的游轮交相辉映。
海面与夜空泛起的蓝紫色光晕,维港开始展现她最美的夜景。
相机被她固定在三脚架上,开启长曝光模式,等待捕捉流光溢彩的夜景。
足足拍了上百张她才满意。
拍完她没回餐厅,倚在栏杆旁,用双眼欣赏此时的美景。
林知睿站在离海面最近的地方,风吹动长发,发丝轻拂脸上,她动手将乱发勾到耳后,没有收回手,环住肩膀。
一件外套轻轻落在她肩上,顷刻间被熟悉的味道和暖意包围。
“冷不冷?”低低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有一点。”林知睿抓紧外套衣领,后背往后,靠在余明远怀里。
余明远手臂贴着她肩膀,向前撑在栏杆上,将她圈在自己身前。
密不透风。
林知睿低头。
哥哥的手修长白净,因为用力,手背上浮着青色筋脉,有种说不出的禁欲。
梦里他也像此刻,站在她身后,身体紧紧贴着她,双手穿过她肋下。
同样是这双手,张开又并拢。
细腻的白被指缝挤压,搓圆揉扁。
两人默不作声地看了会儿夜景。
林知睿:“你觉得是这里还是上海的夜景更漂亮?”
余明远微微收了点下颌,轻柔地蹭着她发顶,只要呼吸,就全是她发间香气。
他有些心不在焉地“嗯”了声。
“你喜欢香港吗?”
“还行。”
“比起上海呢?”
余明远不可能还听不懂妹妹话里的意思。
他站直了些,但没有松开手,依然半搂半抱着人。
“没有可比性,”余明远说,“上海是家。”
林知睿仰起脸,视线从下往上,斜睨着他。
入目是他流畅的下颌线,和霓虹灯映照下,明暗交错的五官。
林知睿:“香港也可以是家。”
余明远低头。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垂眸看着她。
目光如一片浮烟,轻之又轻,却又好似带着经年深重的隐忍与克制。
“怎么?”他喉结滚动,嗓音裹着笑意,“上海买房子不够,还要你哥在香港买一套?”
“是啊,”她顺着他的话问,“那你买吗?”
“买,”他似是无奈,又无限纵容道:“买了写你名字。”
其实林知睿想问的不是“香港好还是上海好”,而是亲生妈妈好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好,但她现在不想问了。
因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