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始做衣服了,她做的是一条裙子,打算开春做的,她不赶时间,所以做得很慢。
这天,家里来了客人,是织布厂的黄同志,苏雨清看见他,大概猜到了他的来意。
果然,坐下来之后没多久,黄爱国就说起了正事,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纸递给了苏雨清,道:“……这是一张一万五的存单,是苏同志你帮我们织布厂度过难关的报酬!”
当时他们答应苏雨清要是能将他们织布厂的积压的布料卖出去,便将所获利润的百分之十分给她,也就是这一万五。
闻言,苏雨清也没推脱,直接就将存单拿了过来,而后问起织布厂现在的情况。
黄爱国说:“现在厂里有钱了,厂里已经重新复工了,不过之前有的工人被红星织布厂招走了,有一些岗位缺了点人手……”
说到这事,他的脸色不免冷了几分,有些不齿那几人的这种行径。
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他们也飞得太快了些,还是飞到了红星织布厂去,虽然于厂长不生气,还表示理解,但是黄爱国却很生气。
苏雨清问:“那羽绒布,你们还做吗?”
闻言,黄爱国却是有些迟疑了,他摇了摇头,苦笑道:“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当初为了做这个布料,我们厂特意拉了一条生产线,可是却没想到最后会卖不出去,其实我们也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把这条生产线开起来。”
开起来吧,做出来的布料卖不出去,那也是白搭,光赔钱了,但是不开吧,花了那么多钱拉的这条生产线,岂不是没有意义了?
所以织布厂对于这条生产线的去留,也还在纠结了。
苏雨清想了想,问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尝试做羽绒服?”
黄爱国讶异看着她。
苏雨清说:““羽绒布放在那里大家不知道怎么做,所以不愿意买,但是羽绒服做出来,上身就能知道这东西的好坏,我想应该不会太难卖。”
“最主要,国内目前对于羽绒服的了解为零,那代表着市场份额是百分之百,那做出来的羽绒服还怕没有市场吗?”
如果将国内市场比作一块饼,那么现在国内有关羽绒服的市场,那就是完整的一块饼,谁要是能最先咬下一口,谁就能抢先吃下最大的那块利益。
当然,风险与机遇并存,巨大的利益后边是巨大的风险,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赚钱。
黄爱国忍不住思考起来。
此时苏雨清笑了下,她道:“我这话也只是突发奇想,随口一说,要怎么做,还是得看你们织布厂自己的。”
黄爱国回过神,点头:“我知道。”
只是在离开的时候,他的眉头都是皱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