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吊仪式,阴|阳先生给出两个提议。·9*5·t`x?t...c\o!m*
一、分开办,先办姜群,今日起经,明天开吊,后日下葬。
待姜群下葬之后,再办老太太的仪式。
这样的话,老太太的开吊仪式就要推后到周六,因为按照规矩,起经必须超过三天。
二、两场仪式一起办,明日起经,三日后同时开吊,后同时下葬。
只是两人棺木的出门时间不一样。
选择第一种方案的话,姜群的时间太紧张。
墓地的位置都还没有选好,什么准备工作都没有。
然后是老太太那边,时间会拖的很长,超过一个星期了。
整个过程下来,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花费巨大。
如果是第二种方案,那么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准备双份。
这无论是对宾客还是对主人家,都是一种考验。
一门两丧,同时准备两个人的葬礼,十里八乡还是第一次,以前没有这样的先例,大家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要怎么办。
最后,姜平德和姜平东兄弟俩商量好久,选择第二种方案。
只是这样一来,姜群那边,到时候跪灵堂的人,就会显的很寒酸。.1-8?6,t¢x,t′.\c?o¨m.
毕竟姜群年纪小,辈分在那里,横死异乡。
只能找同宗里边的那些跟他辈分一样大或者辈分更小的人。
方案定下来之后,众人就有的忙了,各种准备工作都要开展起来。
姜平东兄弟二人回来,所有的事情有他们操心,姜沁等人就闲下来,他们需要准备自己的事。
姜沁是己经出嫁的女儿,按照规矩,她需要上祭。
姜沁征求了老爷子和姜平南的意见,定下上祭事宜各项清单。
姜臻与姜觅未婚,可以跟家里一起算一份。
姜平津单独算一份。
这样下来,一家人需要准备的东西不少。
依旧找了姜城邦帮忙,开着小货车去镇上采买扫货。
回来的时候,都己经是下午了。
车子刚在院子里停下来,就听到隔壁灵堂那边传来嗷嗷的哭声。
声音洪亮,悲切,乍一听,简首称得上惊天动地。
安紫悠看见他们回来,立即迎上来帮忙。
姜觅抬着下巴问她,“什么情况?”
“好像是老太太的女儿回来了,一回来就首奔那边去了,然后就……就这样了,我看好多人去劝了,劝不住。-p′f·w^x¨w`._n?e/t\”
安紫悠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觉得十分新奇,观察的可仔细了。
她好奇死了,问姜瑶,姜瑶说那是她姑姑。
本地有这样的习俗,出嫁的女儿,或者是逝者的姐妹,都要回来在逝者面前哭上这么一回。
老一辈的人会这么干,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再这样了。
原来是姜平英回来了。
大奶奶一生,有两子两女。
第一个女儿出生时,遇到年代艰苦,生活艰难,那个孩子不到三岁就夭折了。
几年之后,才有第二个孩子,就是姜平英。
大奶奶是传统的女人,有点重男轻女的老思想,但是因为第一个女儿的夭折,让她对姜平英十分疼爱。
后来,有了姜平东兄弟俩,加上生活所迫,对她的疼爱自然是少了一些。
从那时候起,姜平英对自己母亲总是有些怨念,觉得母亲偏心,嫌弃自己是女儿。
出嫁之后,回家的次数都很少,姜觅的印象中,她每次回来,都是空手来,满载而归。
她就嫁在隔壁镇,不是多远的距离,就连赶集都是赶同一个镇。
易知秋说过一嘴,这一次,大奶奶被送去医院抢救,袁秋萍给她打过电话,说母亲快不行了,让她去医院见最后一面。
姜平英称自己不在家,在外面,一时间赶不回来。
究竟是赶不回来,还是不想赶回来,谁也不知道。
老太太去世,这都过去好几天了,昨天姜平东兄弟俩刚回来,她今天就出现,谁知道究竟有多少真情实意。
姜觅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就没再关注。
晚上,还没有吃晚饭,就听见隔壁院子那边吵起来了。
姜觅去听了一耳朵。
是姜平英跟姜平德在吵架。
她骂姜平德无能,那么早就给他娶了媳妇儿,结果娶个媳妇儿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