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立渊传 > 第122章 虞山湖码头

第122章 虞山湖码头

雅像是意识到自己失言一般,连忙伸手捂住了嘴巴。

原来,就在昨晚,可雅曾怂恿可安趁着夜色一起偷偷摸摸潜入沐府,想要从中探寻到一些有用的线索。只是没想到,最终却是一无所获。此刻听闻清儿所言,心中对那位沐家小姐更是充满了不满。

世子和清儿昨日傍晚到的秀水,刚下码头,便去寻找他俩,然而他俩却偷摸着去了沐府,所以今日在书院碰到祝成风时,不是问候,而是替她俩道歉。

秀水,虞山书院

“祝兄,就送到这里吧!”世子跟着祝成风一路慢慢走到虞山山脚下。

“阿渊,我原本想着能留你在此共度一宿,咱们兄弟二人可以开怀畅饮一番,把酒言欢,畅谈古今之事,岂不快哉?没曾想,你这么快就要离去了!”祝成风满含不舍地将世子一路送到了山脚下的虞山湖渡口。

只见世子一脸无奈地说道:“兄长莫要怪罪小弟,想必你也有所耳闻了,此次我奉命外出巡查秀水,诸事繁杂,实乃公务缠身,根本抽不出半点儿闲暇时光来与兄长相聚。不过无妨,日后你我兄弟还有许多相处的时日,倒也不必急于这一时半刻。”

祝成风听后连连点头应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说罢,他不禁抬头望向眼前这座不高却别有韵味的虞山。

原来,这虞山本就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山丘而已。然而,后来有人偶然间在山下的湖泊之中发现了数量众多且质地优良的虞山石。此消息一经传出,引得民间众人纷至沓来竞相采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挖掘出的泥沙不断堆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这般模样的虞山。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虞山石基本上都已被采挖一空。所幸后来官府及时出面干预,并在虞山上广植树木,才使得这片土地不至于荒芜。

而祝夫子便是看中了此处清幽宁静、风景宜人,于是在此修建了一间简陋的草屋用以讲学授业。起初,前来听课求学之人寥寥无几,但随着祝夫子名声渐显,其门下弟子也是日益增多。这些门生当中,有的人经商致富成为一方巨贾;有的人步入仕途在朝廷为官;还有的人则远走他乡继续传播着祝夫子的学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慷慨解囊,才有了如今这颇具规模的学府。

“这虞山湖景色真是迷人,跟横水南边的丹阳泽相比不输分毫啊!”世子在渡口边望着眼前碧波荡漾的虞山湖不由得感慨着。

“阿渊,言重了,这小小的虞山湖也就丹阳大泽的十之一二,眼前这景色也是后天人为的,跟丹阳大泽的鬼斧神工相比,差多了!”

“祝兄,在这渡口乘船能够划到横水镇么?”世子突然有些好奇的问道。

“从舆图上看确实可以,但出了秀水便是官方水道,沿途每个渡口码头之间都有专人监管,民间船只根本不得行!!”

世子之所以这样问,他突然想起来前太子立澈计划就是让海寇还有追随他的势力沿着这条水道秘密赶赴南都的,那时这水道还未像如今这般监管严厉。

前朝武帝盘算从南都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通往秀水的通道。那时这两地之间的交通方式极为有限,除了江水可供行舟以及依靠陆上车马之外,别无他法。于是乎,从前朝起就开始动工开凿并疏浚这水道。

后来前朝覆灭,到了本朝开国之后,王爷向圣上呈上奏折,表示愿意亲自率领士卒以及沿途的民夫们继续这项浩大的工程。此后,他们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劳作,几年后工程竣工。

然而,世事无常!覆舟山之变发生后,朝廷逐渐意识到这条水道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为此专门设立了专职的漕运司负责管理,不仅如此,沿途那些规模较大的渡口码头周边更是派遣重兵驻守,以确保水道运输的安全与畅通无阻。

自那时起,来自南方地区的粮食及各类物资由官方船只装载运往秀水镇,上岸后,通过这条水道转运至横水镇,有的则会在向阳码头稍作停留,卸下部分货物;还有的则会直接在三水关停靠,最终被运送进南都的国库之中妥善存放。

与此同时,随着贸易兴盛,官方和民间对于船舶的需求越来越大,秀水镇的造船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由于造船业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国境西部和北方各地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汇聚于南都。而后它们沿着这水道顺流而下,抵达秀水镇的码头后,并迅速转运至虞山湖沿岸的官方库房。

因此这条水道十分繁忙,往来船只络绎不绝,其中的价值不用多说,关系着朝廷命脉,所以才颁布政令,民间船只不得使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