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立渊传 > 第214章 拜访丞相府

第214章 拜访丞相府

海州城守府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忽明忽暗,文宣展开密令的手指微微发颤,宣纸上“开仓放粮,全纳流民”八个字,在跳动的光线下像淬了冰。*天<=(禧?¥小%$说*1ˉ网·^ ?*最\a-新^_章′`节¤?更μ新??¨快,¨ˉ

“十爷,您看。”他侧过身,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难以置信的涩意。

李时邺接过密令,指腹摩挲着泛黄的纸边。这位鬓角染霜的老将读罢,眉头拧成了疙瘩,喉间发出一声闷哼:“这小子……竟要我掏空海州府库?”他将密令拍在案上,烛台都震得跳了跳,“流民安置本就耗损巨大,府库里的粮草军械是边境的根基,怎能说开就开?”

文宣弯腰拾起密令,指尖在“全纳”二字上顿了顿:“十爷别急,您想想,太子殿下素来谋定而后动。”他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邺国境内那条蜿蜒的河流上,“邺国战乱半年,东海王杨轼的粮草早见底了——他是太子妃的表弟,性子最是急功近利。咱们打开府库,明着是安置流民、行我吴国道义,暗里……这满仓粮草,不就是递到他嘴边的饵?”

李时邺眯起眼,浑浊的眸子里闪过一丝锐利:“你是说,他会来劫?”

“不是会不会,是必然。”文宣的声音沉了下去,“东海王与杨轩僵持不下,缺的就是这临门一脚的军需。咱们把府库大门敞得越大,他越按捺不住。到时候,他身为吴国姻亲,却劫掠我朝府库,殿下再出兵,便是名正言顺——既救了流民,又占了大义,还能顺势介入邺国战事。”

烛火“噼啪”爆了个灯花,照亮李时邺骤然舒展的眉头。他盯着舆图上海州的位置,忽然低笑一声,拍了拍文宣的肩:“好个面子里子都占全……这小子,比我当年狠多了。”

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密令边角轻轻翻动。远处传来流民安置营的咳嗽声,混杂着巡夜士兵的甲叶碰撞声,在这寂静的夜里,竟隐隐透出几分山雨欲来的张力。

东海王府的炭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杨轼眉宇间的寒意。他背着手在鎏金地砖上踱来踱去,军靴碾过散落的兵报,发出细碎的声响。案几上的舆图被指节戳得皱起,东海城周边的州县标注早已被红笔圈满,如今那些圈记像一张张饥饿的嘴,正死死咬着他的军心。/x^g_g~k.s~.~c¢o′m?

“殿下,探子回来了。”亲卫掀帘而入,带进一股夹着雪粒的寒风,“海州府库当真开了,城门处支着数十口大锅,白花花的米粥正往外冒热气。探子混在流民里看了,府库外围堆着的粮囤,足有半人高,保守估计……够咱们全军吃到开春。”

杨轼猛地顿住脚步,眼中瞬间迸出亮光。他一把抓过亲卫手里的探报,纸张被捏得发皱:“当真?十爷那边就没设防?”

“防是有的,不过看着松散。”亲卫低着头回话,“流民往来如梭,守兵查得不严。”

“好……好啊!”杨轼连拍了两下案几,腰间的玉佩撞出清脆的声响,可笑意刚爬上嘴角,又被一层寒霜覆住。他转身望向窗外,铅灰色的天空正飘着细碎的雪,“十爷李时邺是什么人?那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狐狸,他会平白敞开府库?再者,吴国与我虽有姻亲,可劫掠他们府库,无异于打太子立渊的脸,那小子看着温和,手段狠着呢……”

他重新踱起步,靴底与地砖的摩擦声越来越急,像在催促着什么。炭盆里的火星噼啪炸开,映着他阴晴不定的脸——抢,怕中了圈套,更怕引火烧身;不抢,不出半月,东海城就得冻饿而死,到时候杨轩的大军一到,他连投降的力气都没有。

正焦躁间,帘外传来环佩叮当,侧妃柳氏披着一件素色斗篷走进来,鬓角还沾着未化的雪粒。她是吴国旧臣之女,嫁来东海王府三年,平日里不甚言语,此刻却眉眼发亮:“殿下,妾身有要事禀报。”

杨轼抬眼:“你能有什么事?”

“妾身前日见流民可怜,便换了衣裳混在里面去了趟海州。”柳氏声音压得低,却带着难掩的兴奋,“恰好撞见他们发粮,排队时听周围百姓议论,说十爷前几日在粮场发粮时突然栽倒了,听城守府的人说,是连着数月没合眼,累垮了身子,如今正卧病在城守府休养呢。”

“什么?”杨轼眼睛瞪得滚圆,一把攥住柳氏的手腕,“你看真切了?没听错?”

“千真万确。”柳氏疼得蹙眉,却仍强撑着笑道,“妾身还特意在城守府外转了转,府门紧闭,只有几个老仆进出,连守卫都比往日少了一半。¢w′o,d!e*s¨h^u-c′h¢e.n`g?._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