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站在父母面前,行万福礼:“全凭爹娘做主,也感谢爹娘为我操持。”
虽然宰相府一直秉持低调原则,但经过这么多年沉寂无声,也该偶尔热闹一下了。
王惜悦心里明白,自己的疾病终于有了压制,马上也及笄成年,爹娘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他们没有了沉重的心里枷锁,也是想借此机会给府里添点喜气,也真心想跟亲朋好友分享他们的喜悦。
王伯兴很欣慰女儿的懂事体贴。
女儿不反对,李玲玲也开心,但不免要嗔怪一番:“你这孩子总是这么客气,你不用觉得欠了我们什么,我们是一家人,不用总是那么多礼节,太生分了。”
王惜悦点点头:“娘,我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她的道谢不会只是挂在嘴上,她会竭尽全力付出行动。
爱是相互的,父母爱子女不求回报,是责任。
而她也不会认为,子女得到就是理所当然,子女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享受父母的给予无可厚非,但子女也要做到尽可能回报父母的恩情。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如果相差太大,那永远都不可能长久,家人、爱人、友人皆如此。
这是王惜悦这六年来,从佛经中悟出的最重要的道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她的为人处事原则,无论好人还是坏人。
......
接下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商量着接下来的宴席流程。
当然,当天需要什么衣服首饰和准备哪些菜肴这一类琐碎基本是李玲玲在安排,其他三人听从,毕竟他们三人都不懂。
至于宴请哪些同僚、亲朋好友,除了将军府,其余大都是王伯兴决定,毕竟京城关系错综复杂,他只想请真心结交的同道中人,这属于家宴没必要弄得满城皆知。
王熙杰毕竟在京城长大,也有自己的职务,自然也有结交的好友,这过程中自然也能发表些意见。
而王惜悦这个当事人,可以说从头到尾只有点头的份。
九岁前她不喜欢外出,结交的同龄人很少,无非就是外祖和靖安侯的同龄女子认识几个,但这么多年不见早已生分了。
之后就去了国昭寺,更是没什么朋友,除了宰相府,她是真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