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既然有能力,告诉他这些知识点,未来如果真倒霉的遇上瘟疫,便能救更多的人。
在现代的时候,沈莹常常因为不能扶摔倒的老人(怕讹诈),不敢出头帮人(怕受牵连),而感到遗憾。
到了这古代,只要能够自保,她愿意尽力帮助任何人——只要不是跟她大利益犯冲或者特别坏心的。
这不是她圣母,而是她的认知一直是这样的:只有周围的人都好了,生存环境才会变好,而她自然也能得到更多的善意和好。
良性循环——赠人玫瑰,还能手留馀香呢。
这是她的理想也是她的天真吧。
沈莹招呼谢大姑,让高地村的儿郞帮忙来小渔船卸粮食和药材。
船老大一脸莫名其妙,沈莹是什么时候把这些搬上他的船的?他竟然一点也不知道。
他不由仔细打量起沈莹来,怀疑她是个深藏不露的练家子。
他越想越兴奋,越想越觉得沈莹就是武艺了得,否则他们的头领怎么会认她做妹妹呢?
沈莹也猜到他在犯嘀咕,便笑着说:“叔,您歇着吃饭的时候,我使人搬上船的,当时忙完了没来及跟您说,不好意思。”
船老大摇头,“这有啥啊!”他差点说出口,咱们的船,就是你的船。看咱们首领对小丫头的上心程度,就知道是一家人嘛。
沈莹拿出一张银票递给船老大。
船老大不敢接。
沈莹笑道:“耽误叔您立功,您要是不接,我就不让你走。”
“应该的,应该的,快别这样了。这也是立功。”船老大还是不敢要。
当然是立功,这可是在首领面前长脸了。以前哪能见到宋锦西的面啊,那只是他们军中传说中的人物。
推来阻去的事儿沈莹不高兴做,把银票交给她哥,由她哥硬塞给了船老大。
船老大的小渔船一走,沈莹他们继续启船,往前开。
河路时而陡峭时而宽敞,然而听大船的领头船老大说,宋锦西趁旱季早派人疏通过这条山中的河道。
以致于他们这一趟才没有发生,像朱地主说的以前经常翻船的事儿。当然,也是因为这些船老大都身手了得,一看就是时常水上混的。
旱季疏通河道,这得使多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在灾年。
沈莹现在有点怀疑宋锦西的动机了,他真的与太守翻目成仇了?
可要做成这些事,如果不借助太守府的实力,他一个农家小子能办成?
就像那一百张路引,上面都是直接敲的府衙的红印。
难道宋锦西也盗了府衙的章印?
不,身为太守府唯一的嫡子,他完全可以直接拿他爹的章往上面盖不是吗?
沈莹满脑子想着这些事,心里有些痒痒,当初该多争取点时间问清楚的呀。唉,这些秘闻不直接问宋锦西,只怕永远都不知道了。
宋锦西这个人身上还真是谜团很多呀。
想到这些,她突然想到了顾郞中。
顾郞中应该认识宋锦西。
想到顾郞中,她又想起来,三淮县再过两天就要到了,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马上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