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黄雀 你也觉得,陆景和不中用了?……
萧元祁见萧文善如此严肃, 便没再去扶他起来,问:“你要说什么?”
“母后生前曾告诉儿臣,父皇最想看到的便是太平盛世, 她亦是如此。您对她说过, 要护住您们一同看过的秀美山河, 万家灯火,还有大梁子民脸上的笑容。”
萧元祁深呼吸一口气,侧身撑着桌角, “你母后,确实曾与朕走过许多地方……那时……那时一切都没有如此覆杂……”
那时的他, 只需想着如何往上爬, 可如今身处大梁的最顶端,他却再找不到从前纯粹的欢喜。
坐上这个位置,便注定要变得覆杂, 若不多心,若不警惕, 便会落得万劫不覆的下场。
“儿臣听母后对大梁繁华盛况的想象,心驰神往,也曾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助父皇一臂之力。”提及姜玥, 萧文善憔悴的脸上出现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伏身一拜, 坚毅道,“父皇,儿臣不忍母后尚未过奈何桥, 便又要看到如凌河一役那般惨烈的战事,求您再考虑一下和谈吧!”
萧元祁负手垂眼,凝望萧文善许久,又侧身看向陆景和, 陆景和也再度谦卑地垂下头,静待一个答案。
他没想到,太子竟也来掺了一脚,如今萧元祁对太子是满怀愧疚与心疼,看来此事棘手了。
吴东来站在接近门口的地方,看着伏身的陆景和,几不可察地动了动嘴角。
这一局,他们赢定了。
“你们都走吧,待朕好好想想。”萧元祁挥挥手,打发了所有人。
萧文善转身离开时,偷偷看了眼门边的刘公公,刘公公扶了他一把,握着他手臂的手轻轻捏了捏,示意他安心。
众人散去,殿内只剩刘公公在服侍,他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奏折,给萧元祁添了杯热茶,随后默默退到一边。
萧元祁心不在焉地翻了翻奏折,沈声问道:“刘章,你来说说,朕应当听谁的?”
刘公公躬身再度靠近桌案边:“老奴认为,吴将军与太子所言有理,如今民心动荡,征兵一事举步维艰,和谈确为一个养精蓄锐的好机会。”
萧元祁擡眼看了一眼刘公公,手指又在桌面敲了起来。
沈默将时间拉得极长,安静的书房里好似有回音。
“你也觉得,陆景和不中用了?”萧元祁停下了敲击桌案的手指。
刘公公面不改色,对他所言毫不意外:“当初老奴安插人提点他,本以为他狠心做出那样的抉择,定是个果决之人,不承想……”
萧元祁冷哼一声:“一个没用的走狗,还不如一个难以掌控的能者,哪日北戎打来,他根本守不住朕的江山。想不到满朝文武,竟出不了能为朕所用的将才。”
“毕竟周家世代为将,北平王在这方面定是更胜一筹。”刘公公应和道。
“那你认为经此一遭,朕还控得住他吗?”
萧元祁站起来,摩挲着玉扳指,于书房中踱步,“朕搭上几万兵力才毁了他,短短几月,又要让他回来,还真是……可笑……”
周钰之父在世时,镇北军与西平军来往密切,渐渐都姓了周,萧元祁便已对周家十分不满,暗中用人钳制周家,怎知周钰完全不像父亲,反击的手段干脆狠厉,既为周家解决了一桩桩麻烦事,还震慑了朝野上下。
萧元祁本想再寻机下手,怎知周父战死,周母亦随之一起走了,周家忽然只剩下周钰一人,他便不再发难,想着只要周钰好好为他守着北疆,即使权势大一些,他也不是不能容忍,毕竟一人难以成虎。
可在决意发动凌河一役时,萧元祁发现自己错了。
那日,他也是与周钰在这书房中谈话,他方才提起主动出兵,便被周钰义正辞严地否决了。
周钰虽跪在他面前,态度却是强硬的,说征兵一事劳民伤财,且北戎的国土和人口与大梁相差不远,就算攻下一两座城池,于大梁而言价值不大,而北戎定会不断还击,梁国会因此进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争状态。
他说一国之民,最恐惧两样东西,贫穷与战争,向北戎开战,极有可能会让百姓笼罩在这两种恐惧之中,而民弱,则国不强。
萧元祁那时垂眼望着周钰的双眸,忽然察觉如此一个极有主见又有能力的人掌握着兵权,对他而言是多大的威胁。
若周钰不想让镇北军北征,他还真的奈不了他何。
如此,周家还是彻底覆灭吧,镇北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