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凝视着远方,心中暗自思忖:“洛阳定然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故,否则何进不会如此匆忙地召唤我等。”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董卓那精明狡黠的头脑迅速运转起来。他深知此次进京乃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能够把握得当,或许能立下不世之功,从此飞黄腾达、权倾朝野也未可知。想到此处,董卓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之色。
主意已定,董卓立即召集麾下众将,高声宣布道:“诸位将军,今有朝廷诏令,命吾等速速率领兵马赶赴洛阳护驾。此乃天赐良机,若能成功平乱,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众将闻言,皆是精神一振,齐声应诺。
随后,董卓亲自点齐麾下五千精锐骑兵,这些士兵个个身强体壮,装备精良,胯下战马更是神骏异常。他们排列整齐,旌旗飘扬,浩浩荡荡地向着东方进发。一路上马蹄声如雷,扬起滚滚烟尘,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前行。
董卓骑在一匹高大威猛的黑色战马上,威风凛凛,不时回头审视着身后的队伍,心中充满了自信和期待。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谋略,定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张让暗中观察着何进及其党羽的一举一动,发现他们近期行色匆匆、频繁商议,似乎正在谋划着什么重大的阴谋。不仅如此,通过安插在何进府上的细作传来的消息,张让更是震惊地得知,就在前几日,何进竟然已经秘密调派凉州刺史董卓率领大军进驻洛阳附近。很显然,何进此举乃是剑指宫中宦官,大有将其一网打尽之势。
得到这个惊人的情报后,张让深知事态紧急,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于是,他立刻召集其他几位“十常侍”成员,共同商讨如何化解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听闻此消息后,众人大惊失色,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然而,短暂的惊愕过后,他们立刻回过神来,匆匆忙忙地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应对这场危机的策略。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权衡利弊之后,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意见——为了扞卫自身的利益,一旦时机成熟,便毫不留情地直接将何进置于死地。
与此同时,张让深知仅仅依靠他们几人的力量恐怕还远远不够。于是,他急中生智,想起了那早已备好、加盖过印玺的空白圣旨。
他毫不犹豫地抓起这份圣旨,匆忙挥笔疾书,下达了一道紧急调令:命令赵家军火速进京护驾圣上。随着最后一笔落下,这道充满杀伐之气的旨意已然成型。而此时,一场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大混战也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 189 年八月二十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常山郡郡守府的庭院里,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此时,身为郡守的赵铠正坐在书房内,手中拿着一卷书简,若有所思地翻阅着。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片刻后,一名士兵匆匆跑进书房,单膝跪地禀报:“启禀大人,京城来人了!”赵铠心头一紧,放下手中的书简,起身问道:“可知所为何事?”士兵摇头道:“小人不知,但看那使者神色匆忙,想必是有要紧之事。”赵铠眉头微皱,迈步向门外走去。
来到前厅,只见一名身着华丽官服的宦官手持圣旨站在那里,身后跟着几名护卫。赵铠连忙上前参拜:“下官赵铠参见公公。”宦官微微点头,展开圣旨宣读起来。随着宦官尖细的嗓音响起,赵铠和一旁的儿子赵武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原来,这是一道来自张让的调令,命赵铠立刻带领本部兵马进京护驾。赵铠心中暗自思忖:此次圣旨来得如此之急,要求自己迅速进京,想来洛阳朝廷定然是发生了重大变故。他不禁感到一丝忧虑,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而站在一旁的赵武,则更是惊讶不已。他熟读史书,深知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此时此刻应当是汉灵帝驾崩,董卓入京掌控朝政的时候。然而如今,自己竟然接到了进京护驾的圣旨,这意味着原本的历史走向已经发生了改变。难道是因为自己父子的存在,导致了某些事件提前或者延后发生吗?
就在这时,宣读完圣旨的宦官看着赵铠说道:“张让大人提醒,让赵大人速速进京护驾,不得有误。赵大人可要懂得分寸啊!”说罢,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赵铠。
赵武听出了宦官话中的弦外之音,瞬间明白了这道圣旨很可能出自张让之手。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自己和父亲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是听从诏令进京,还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一时之间,父子二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