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的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终结了无休止的战舰竞赛】
【华盛顿会议圆满落幕,休斯总统不负国民期待】
【汉斯·冯·乔公爵在签署裁军条约时留下“我们时代的和平”之语,引发热议】
【日本继放弃xxx条后宣布解散英日同盟,原敬与加藤友三郎为世界和平作出重大决断】
“呵呵,这下终于能摆脱威尔逊留下的烂摊子了。.k·a¨n¢s·h¨u_j*u+n/.*n+e?t\”
查尔斯·休斯嘴角微扬,露出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他轻轻地抚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须,仿佛在感受这一时刻的轻松与满足。
数日之前,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的签署,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场重要事件。这个条约的达成,对于美国来说意义非凡。面对《时代》和《邮报》等主流媒体对会议结果的一片叫好之声,休斯心中的喜悦愈发难以抑制。
这次会议的成功,不仅成功地缓解了美国所面临的军备竞赛压力,更为美国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通过解除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安全方面的潜在威胁,更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对xx地区的野心。
“夏普特使事件”曾经给美国的威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如今,随着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的签署,美国的威信得以部分恢复。
再加上虽然在建造速度上,美国仍然落后于日本,但作为附带的成果,美国能成功拥有两艘配备 16 英寸主炮的新战列舰。这两艘战列舰的实力足以与日本的“长门”和“陆奥”相抗衡,为美国在海军力量上增添一份强大的保障。
“果然和德国合作是正确的选择。”
“是啊,事情能这么顺利,多亏了那边的帮忙。个人而言,我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与德国的友好关系。”
听着因与德国的“友好”外交,而让会议过程顺利不少的柯立芝的发言,休斯轻轻点头,表示认同。
当然,该优先的,始终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尤其是在石油问题上。那是从威尔逊时代起,美国就盯紧了的阿拉伯石油。
休斯刚上任时看到前任威尔逊留下的机密资料时,曾一度以为他又无声无息地做了什么傻逼事——竟然试图通过操控沙特家族来掌控阿拉伯的石油权益。
可冷静想来,威尔逊的举动其实并非毫无道理。
虽说美国本身也是产油国,但资源终究有限,若长期依赖国内油田,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视线必须投向美洲之外。^暁\说,C¢M_S* +已¨发?布-罪,芯^彰.截′而众所周知,当前全球主要的油田区几乎都已被英德瓜分。
正因如此,威尔逊才会盯上阿拉伯的石油。
奥斯曼帝国不论昔日还是今日,都难以将实际控制力渗透至那片只有沙漠的阿拉伯半岛腹地。
所以威尔逊选择趁虚而入,扶持野心勃勃、与奥斯曼为敌的沙特家族,一来牵制他所厌恶的德国,二来趁机掌控这一关键资源。
而休斯虽然不像威尔逊那样厌恶德国,但若从扩大美国在中东石油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延续这项计划无疑更加契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不过,他并不打算亲自出面。
若在大战时期另当别论,可如今的奥斯曼早已沦为德国的卫星国,若让美国政府直接干预,风险太大。
因此,休斯打算让美国国内的石油企业先行一步,渗透进入阿拉伯。
也就是说——外包。
就像昔日镀金时代的资本家们从不亲自动手,而是雇佣平克顿去镇压工人一样。
更何况,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这种模式,早在南美就已经被实践多年,美国政府默许联合水果公司、德尔蒙特与都乐三大水果巨头在当地兴风作浪。
不同的是,若南美出事,美国会直接出兵保护本国企业;而这次,美国将借助的是那片沙漠里的游牧民族。
“不过,还是有几项议题在这次会议上未能达成共识,有些遗憾啊。”
正当休斯思忖着该如何推进阿拉伯事务时,柯立芝忽然开口。
毕竟,这场会议的重点始终是战列舰等主力舰种,那些稍次一级的巡洋舰之类未被重点讨论也是情理之中。
“那不过只是余火罢了。既然最大的烈焰已扑灭,其余小火苗日后再慢慢处理也不迟。”
再说,这种大事原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