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呢。”秋杪笑笑,它对于这个专业略有一些了解,“学生物就是要做很多实验,泡在实验室里才行。”
“嗯。我最近在做一个大实验,不能中断,每天都要去实验室。”兰卡还以为秋杪是在暗暗指责她下午将自己晾在一旁,急忙解释道,“如果实验做不完,我没法毕业的。”
秋杪赶紧安抚,说明自己对她并没有产生负面情绪,情况这才缓和下来。
兰卡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不过,其实这个大实验我已经重覆过很多次了,可惜实验结果总是与老师的预期相悖。说实话,我是感觉自己运气不太好,就好像实验材料有自己的想法一样,不按照我的想法来。但是老师说,肯定是我的操作手法有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模型其他人能顺利地做出来,就我不行。我又看了很多其他课题组的文章,想要换模型,但是老师一直不同意。他让我换不同的材料和条件继续重覆。如果还是做不出来,就把这个课题给师弟。我还剩半年就该毕业了,而且这个课题我已经做完了一大半,这种时候,绝对不能换课题。”
兰卡的不得不重覆,也是因为,时南,她的老师,对科学研究有一些特别的理解。
生物体是非常覆杂的体系,有太多未知领域和不确定因素。目前人类总结出来的规律,往往不具有普适性,在这个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一则规律,却不能严丝合缝地解释另一个现象。由于生物“王国”的极致随机性和极高覆杂度,想要探究生物体规则的人,只有无限次重覆实验,才能获得呈现正态分布的实验结果。
“老师最爱举的例子,就是把细菌菌群比喻成人类。”为了更好地解释这段话,兰卡引用了时南的原话,“在人类群体中,当人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失控,发生很多难以预料的怪事。而我们课题组是做微生物组的,微生物的数量级远大于人类,想要从这样庞大的群体里,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律,更是难上加难,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结果。”
“听你的意思,你好像有些异议。”秋杪很喜欢讨论这种虚无缥缈的话题。
兰卡回答:“微生物群体我是研究不明白,人类倒是很容易看透啊。当人类以群体方式存在时,可比个体单独存在更好诱导,比如网络上的舆论。不像微生物,诱导它们表达个重组蛋白都时有时无的。”
这段话引发了秋杪的一些思考,不过,还没等到它再次开口,兰卡的思绪就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对了,你平时用社交媒体吗?”兰卡拿起手机,想要加秋杪的好友。
“我平时不玩手机。”秋杪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的无信号,婉拒了。
兰卡倒也不觉得扫兴,转而打开相机功能,和秋杪自拍了一张,又拍了拍空旷的解道,以及即使晚上九点还没有落山的太阳:这段时间,隐岛迎来了极昼。
公寓很快便到了。这个公寓的配置更像是其他城市的酒店,从正门进入后,兰卡直接领着秋杪来到前台,按下桌子上提醒铃。其实,一进入大厅,秋杪就闻到了一股骚味,它的第一感觉是谁养了宠物,可整个大厅里又空空如也。
服务员慢腾腾地从一楼仅存在的一个房间里走出来,脚步拖沓地来到前台。登记结束后,兰卡就与秋杪告别,据说是返回实验室继续做实验去了。
前台将房卡交给秋杪后,没有多说什么,反而径直离开,回到离大门八丈远的房间,重重地关上房门。
“这服务态度,不如大陆啊。”秋杪浅浅吐槽一句,看了一眼房间号,独自走上楼梯,“这才九点多,怎么就黑灯瞎火的了,一个人都没有。”
的确如此,一楼的大堂和二楼丶三楼客房走廊都空空荡荡的。随着秋杪慢慢爬上三楼,一楼和二楼的声控灯也一盏盏熄灭。借着三楼忽明忽暗的灯光,秋杪找到了自己的0号房间。
秋杪环顾四周,“左边的房间叫‘郁垒’,右边的房间叫‘神荼’,为什么我的房间就叫个0号房间?这是什么起名方式,搞不懂。而且,这两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有点耳熟,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
就在秋杪即将刷卡的同时,一阵喧闹声从楼下大堂里传来,像是什么东西撞倒了摆在前台桌子上的水晶摆件。
由于公寓里特殊的镂空构造,二楼和三楼的楼道其实只是半边悬挂着。听到声响,秋杪下意识地来到房门对面的栏杆边,试图向下探查情况。奈何公寓的顶灯是坏的,只靠前台初的两盏小夜灯并不能看清全貌。
秋杪刚准备打开手机的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