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奸妃唔易做 > 02言官很重要

02言官很重要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应付这些形式主义的不良字句册子,书坊老板们也绞尽脑汁,移花接木,偷龙转凤,各种法子都用上了。于是,豪门贵妇们偷偷辗转传看的《诱僧传》变成了《佛门只是个传说》,官吏走卒人手一本压箱底的《肉肉团》变成了《饕餮记》。就连几次翻印都卖断货,最最畅销的坊间第一艳/情名作《银罐兰》,也华丽丽地改名叫《卧具名物考》了。

当这场“圈叉之禁”闹得沸沸扬扬临近尾声之际,朝廷的言官也终于忍无可忍,集体上谏了。

**

言官是什么?说得文绉绉点就是“讽谏诤议,以匡君主,纠察百司,以广言路”。说得通俗点嘛,其实就是一天到晚给皇帝提意见,给群臣穿小鞋的人。他们的集会地点在御史台,老大叫做御史大夫,副班长叫做中丞,底下的小弟按照资历大小和战果辉煌情况各有不同的名称。

身为言官,必须具备突出的学识才能和刚直无私的品行节操,要能博古通今,张嘴就能引上一大段“圣人曰”,把皇帝和百官都驳得无法还嘴。同时,他们也必须忠君爱国,安贫乐道,廉洁奉公,要有随时舍身取义的勇气和决心,要有不畏暴权的视死如归精神。

言官的进谏方式有奏谏丶跪谏丶群谏丶血谏丶死谏等多种。一般温和派常用的就是用雪片般的奏议淹没皇帝的奏谏方式。如果皇帝不听规劝,那么言官们就会约定一个太阳高照或者雨雪纷飞的恶劣气候日子,集体跑到金殿前,齐刷刷跪成一片进行群谏。如果皇帝还是不上道,那么,就由言官的领袖人物划破手腕写血书,对着龙柱撞破脑袋,进行血谏。如今的御史大夫就是这么由中丞升上来的,因为,他的前任老大在劝谏先帝时撞头过猛,变成死谏了。

总之,言官们的口号就是:绝对不能让皇帝好过!砍头不要紧,流血算什么,鞭笞是便饭,一个言官倒下了,千万个言官又站起来了。

而陈初,便是这蕓蕓言官中微不足道的一员。

现年十四岁的陈初是作为言官预备役被纳入御史台队伍的,身为热血青年的他时刻秉承言官箴言,坚决团结在御史大人的周围,以时刻跟皇帝作对为基本方针,以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奋斗目标,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素质训练。

今天,就是陈初接受组织考验的时候到了,御史台全体言官接到御史大人命令,集体上书弹劾尹寿安同学的文化大清理运动。

陈初嘴里叼着毛笔,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地编着文句,只听一旁的几个言官正口沫四溅热血澎湃地商议着如何声讨尹寿安。这个说一定要引经据典,把古时秦皇焚书坑儒和前朝文字狱的例子统统用上。那个又道,还得加上“臣等悲愤莫名,痛心疾首,若皇上不允,臣等只有肝脑涂地以追随先帝于九泉之下”。另外一个又道,要不要再弄个血书啥的,增强悲愤效果。

陈初不解地问了一句,“这样会不会太过了?万一皇上生气了要处置我们怎么办?”

其馀几人立即激动地握拳看他,“皇上要是真的打我们板子就更好了,我们为民请愿,死得其所,青史流芳,痛哉快矣。”

陈初一阵黑线无语,默默地缩回脑袋,继续翻看着前辈们的谏议当参考,可是,看来看去,就是半天没法落笔。眼看其他同僚已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他却只字未有,顿时急得抓耳挠腮。

这边厢,负责收集谏议的言官已经进房来了,情急无奈之下,陈初只得提笔,刷刷刷在纸上写下几句肺腑之言,然后交差。颤抖着递过奏折后,他暗暗合什祈祷:皇上一定要贵人事忙,没空看我的谏议啊。

结果,晌午刚过,内廷就传来消息,尹寿安要接见御史台的言官陈初。

忐忑不安地跟着内侍进了御书房,陈初刚一行罢礼起身,尹寿安就立时一个箭步跨到他面前,上下打量一番,抓起他手上下摇动,语调兴奋道:“你就是陈初?果然是人才。”

陈初暗暗擡头看了看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尹寿安,不敢接口,只得硬起头皮道:“臣惶恐。”

“咦,你干嘛这么谦虚,我就喜欢你的谏议,写得真好,简截了当,比那些人的都强多了。”尹寿安经过这段时间的六部磨练,在面对臣下议政时,已经渐渐有小皇帝的威严架势了,他背起手,笑眯眯地看着陈初,“其他人都是一大堆废话套词在前面,结果真正的主题隐藏在最后,而且还就只有那么一句。每次都看得我头晕,还得在通篇的‘臣痛哭流涕’‘皇上不可效桀纣之君’一大通老生常谈里,睁大了眼睛找他们的主题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