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提供了更多的科研资源和资金,为克斯马的团队解决了后顾之忧。并且,m国军方还将一些机密的军事技术分享给了克斯马的团队,希望能够加速新机甲的研发进程。
而此时,远在华国的林宇,还不知道m国正在进行着一场疯狂的科技追逐。他依然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外骨骼机,探索着更多的可能性。一场新的科技较量,即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展开,而这场较量的结果,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军事格局的走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m国一处戒备森严的顶级科研基地内,四周环绕着高耸的围墙与先进的防御设施,巡逻的安保人员目光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基地内部,现代化的建筑错落有致,高科技设备发出的光芒在玻璃幕墙上映射闪烁。巨大的科研实验室内,灯光通明,各类仪器设备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一群身着白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忙碌地穿梭其中,手中拿着实验报告和数据资料,彼此低声交流着。
克斯马站在巨大的全息投影前,眉头紧锁,目光却如炬,死死地盯着投影里华国林宇的外骨骼机数据。这外骨骼机,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山,横亘在m国的军事科技霸权之路上,却也点燃了克斯马心中疯狂的科研之火。
“我们必须打破常规,重新定义机甲的概念。”克斯马的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荡。他身旁围坐着一群世界顶尖的科研人员,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领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紧张与期待。他们是克斯马不惜重金从全球招揽而来的,此刻,他们将共同挑战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发出超越林宇外骨骼机的机甲。
“首先是动力系统,量子技术的应用不能再停留在理论阶段。”克斯马指着投影上外骨骼机的动力核心区域,“我们要利用量子纠缠效应,实现能量的瞬间传输与转化,让机甲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一位白发苍苍的物理学家面露难色:“克斯马先生,量子纠缠在微观层面的应用都还不成熟,更别说应用到机甲这么庞大的动力系统上了。量子纠缠态极其脆弱,外界的任何微小干扰都可能导致其坍缩,要在宏观的机甲动力系统中维持稳定的纠缠态,这几乎是天方夜谭。而且,目前我们对量子纠缠用于能量传输的具体机制还只是一知半解,缺乏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撑。”克斯马却毫不在意:“正因为难,才需要你们去攻克。我相信,只要我们敢想敢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给你们一周时间,拿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在武器系统的设计上,克斯马更是提出了令人咋舌的构想。“传统的能量武器和实弹武器对林宇的外骨骼机效果有限,我们要研发一种全新的‘粒子扰乱炮’。”克斯马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这种武器能够发射出高能粒子束,直接扰乱目标的分子结构,让它的防御系统瞬间瘫痪。”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哗然,一位武器专家忍不住说道:“这……这简直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我们连理论模型都还没有,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来?制造高能粒子束需要巨大的能量输入,目前我们的能量源根本无法满足。而且,如何将粒子束聚焦并精确控制其发射方向,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还有,粒子束对目标分子结构的扰乱效果,我们也缺乏相关的研究和实验验证。”克斯马冷笑一声:“没有理论模型就去建立,没有时间就挤出时间。m国的未来,就靠我们这一次的突破了。两周内,我要看到粒子扰乱炮的初步设计方案。”
移动方式的设计同样充满挑战。林宇外骨骼机那灵活多变的移动方式,让m国机甲吃尽了苦头。克斯马提出了一种“多维矢量推进”技术,通过在机甲的不同部位安装多个小型矢量推进器,实现机甲在三维空间内的任意方向快速移动,甚至可以瞬间改变移动轨迹,就像一只灵动的飞鸟。但这一技术的实现,需要解决复杂的动力协调和操控算法问题,科研团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位机械工程师皱着眉头说:“克斯马先生,多个矢量推进器的动力协调是个大问题。不同方向的推力如何平衡,如何在瞬间改变推进器的推力大小和方向,这都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控制。而且,操控算法要考虑到机甲的质量分布、惯性等因素,否则机甲在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平衡,甚至发生解体。”克斯马看着他,坚定地说:“我不管有多少困难,一个月内,我要看到能够实现初步移动控制的实验模型。”
随着构想的逐步完善,研发工作正式开始。量子动力核心的研发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日夜奋战,不断调整参数,尝试各种新的材料和技术,却始终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