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二五八办大集,热闹非凡。
1983年初,西北地区不少地方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和药材山货的交易,尚处于‘半开放’状态。 对于‘正规’的农贸市场,陈春年不怎么感兴趣。 因为,在供销社、县工商、打投办等七八家单位的‘协同管理’下,卖什么都要介绍信,买什么东西都要票,根本就弄不成事…… “老先生,正忙呐。” 来到一家粤东人开的木器店,他先递过去一根大前门:“我想打制一个小玩意儿,不知您有没有空?” 开店的木匠是父子四人,又黑又壮,个子不高,头上脸上身上洒满了锯末。 老木匠一听‘老先生’这一称呼,明显一愣,旋即,眼角挤出两朵小菊花。 乡音难改啊,在粤东老家不少地方,见了年长男性一般都要称一声‘老先生’…… “小伙子,想打个啥家具?”老木匠接过烟点上,咧嘴笑着,露出一口豁牙。 陈春年拿了几根木条,大致比划一下:“我卖卤肥肠的,想用废旧架子车改造一个移动灶台,上面得有个遮风挡雨的罩子,还能让顾客看清楚里面的卤肥肠。” 他一说,老木匠秒懂:“噢,这个简单,只要有废旧架子车骨架,应该用不了多少木料。” “而且,听你一说,应该还要在外壳装玻璃、下面装小火炉吧?” 陈春年点头:“对。” 老木匠略一思量,伸出一根皲裂严重的手指,在地上随手画几下,一个简易阳光早餐车的雏形就出来了。 陈春年大喜,一拍大腿:“对对对,就这东西!” 老木匠呵呵笑着:“这东西要好看最好能上一层油漆,不过,连工带料不便宜啊。” 陈春年摇头:“实不相瞒老先生,我要的比较急,刷油漆来不及。” 老木匠听了,一脸的遗憾:“那就只能做白板,木条上涂一层桐油,再打一层蜡,用火烤一烤,三天就可以交工。” 陈春年问道:“多少钱能做出来?” 老木匠心里一盘算,伸出三根指头:“连工带料32块5毛钱,我保证给你做好。” 陈春年:“加小火炉?” 老木匠伸出两根手指:“再加2块5毛钱,我给你改装一个烧烤炉,外加一盏老饭馆用的那种招牌灯笼,行不?” 车轴,轮子,木料,玻璃,手工,烧烤炉,招牌灯笼…总计35块钱,真心不贵。 陈春年摸出3块钱:“叔,这是定金,三天后我过来拿货时结清尾款。” 老木匠却咧嘴而笑,浑不在意的摆摆手:“先长着,先长着,莫要急嘛。” 哎,瞧人家这脑瓜子! 怪不得江浙、福建、粤东一带的人能发财,就凭人家这服务态度,不赚钱都难…… 解决了‘装备升级’问题,陈春年心情大好,又散一圈烟,这才抹身出了木器店,顺便采购了一些卤料用的冰糖和中药材。 溜达一圈下来,他身上只剩下不到3块钱,甚至,还欠下了老木匠的35块钱。 赚钱大计,刻不容缓。 打道回府,继续卤肥肠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