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切喧嚣隔绝在外。高大的穹顶之下,水晶吊灯洒下柔和的光芒,却驱不散房间内凝重的气氛。最高领导人静静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几张照片。
照片上,硝烟弥漫,大地焦黑,原本平整的土地被炸出一个个巨大的深坑,触目惊心。那是远东战场上的真实景象,是淮南军炮火肆虐后的“杰作”。
他面沉如水,没有任何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透着鹰隼般锐利的光芒。他紧紧盯着照片,仿佛要透过这薄薄的纸张,看穿这武器背后的秘密。
“这……就是喀秋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中迸发出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站在一旁的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语气坚定:“同志们,我们看到了!淮南军使用的这种火炮,与我们的喀秋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伏罗希洛夫的脸上也写满了凝重。他上前一步,指着照片上那一个个巨大的弹坑,声音里带着一丝紧迫:“斯达琳同志,淮南军的这种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我们必须加快喀秋莎的研制,尽快装备军队!”
领导人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白雪皑皑的莫斯科,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
“立刻通知科罗廖夫!”他猛地转过身,语气严厉,“告诉他,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尽快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喀秋莎’!”
他紧紧握着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知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强大的武器,才能扞卫国家的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同时,”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锐利,“派遣一位高级军事顾问,前往淮南!我们要了解这种武器的详细情况,以及……淮南军的真实实力!”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他要弄清楚,淮南军究竟是敌是友,他们的崛起,对苏维埃,对整个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喜欢抗战:开局一个现代化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