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你何必与祂们客气呢,若真动手,吾等联手,必然能镇压了祂们。”
看着杨眉老祖祂们消失的身影,圣岳询问帝昼,凭借祂们的实力,就算三大老祖还有隐藏手段,那又如何,这里是洪荒,不是混沌魔神曾经主宰的混沌。
帝昼给自己倒了杯茶,喝了一口后,温声解释道:
“二弟,我们联手确实可以镇压祂们,但我们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只是你莫要忘了,鸿钧那个家伙可没死,罗睺还在外混沌虚空虎视眈眈,若我们都受了重伤,你觉得祂们不会趁势出手吗?”
圣岳闻言,丝毫不将鸿钧与罗睺放在眼中。
“区区鸿钧罗睺,祂们若是敢冒头,我自一斧劈之,我倒要看看祂们能够承受我几斧!”
帝昼对此只是笑了笑,并未再多说什么,转而提及另一件事。
“元凤,你对血海怎么看?”
提及血海,元凤微微一愣,虽然南方是凤族治理之地,但对血海并不了解。
血海乃是盘古肚脐所化,血海内毫无生机可言,鱼虾不兴,鸟兽不至,天地戾气与亡魂皆汇聚于那里,故又被称之为幽冥血海。
在洪荒小说中,血海之中还蕴育了一尊大能,名曰冥河老祖。
冥河老祖见女娲创造人族,功德成圣后很是眼馋,便效仿女娲,创造了阿修罗族,还创立阿修罗教,被誉为圣人之下第一人。
其座下有四大魔王(自在天波旬、大梵天、欲色天、湿婆)、四大魔将(因陀罗、毗湿奴、鲁托罗、鬼母),以及天妃乌摩和七十二阿修罗公主。
持有元屠、阿鼻两大杀伐型先天灵宝,杀人不沾因果,更是炼有四亿八千万血神子,号称血海不枯,冥河不死。
即便是圣人也不敢燃尽血海,否则将承受无边业力,重者跌落圣位。
但,帝昼曾去到过血海,并未发现冥河老祖的踪影。
所以帝昼才会问元凤对血海可有了解。
之所以帝昼会去血海,这关乎到他的一大谋划。
其名为【轮回】。
血海作为盘古肚脐,它所联通之地非同凡响,乃是轮回之地。
在重修洪荒大地时,帝昼曾深入血海,看到无数亡魂进入轮回之地,却停留在轮回之地,未投胎转世,或许是因为轮回还未完全开辟吧。
帝昼曾想,既然冥河未出现,祖巫未诞生,那他提前创造轮回,将之掌控于手中,大善也!
这也是八大神司中有轮回司的原因。
只是轮回之事不似日月更替那么简单,无论是洪荒小说,还是传统神话,创造与执掌轮回的皆是后土。
只是,后土的形象并非是单一的女性。
后土信仰的起源,可追溯至人类对土地的原始崇拜。
在遥远的母系社会,土地被视为孕育万物的母亲,女性则是生命繁衍的象征,二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后土信仰的雏形。
在那时,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土地的肥沃与贫瘠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收成,进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繁衍。
因此,土地被赋予了神秘而伟大的力量,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与此同时,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承担着生育后代的重任,还参与着农业生产等活动,与土地的联系尤为密切。
于是,土地崇拜与女性崇拜相互融合,后土便应运而生。
在早期的古籍记载中,后土的形象就已初露端倪。
《山海经》作为古代神话的宝库,对后土的身世有着详细的记载。
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提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由此可知,后土是炎帝的后代,水神共工的儿子。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也有相关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除了《山海经》,其他先秦典籍中也有关于后土的记载。
在《左传》《礼记》等文献中,后土被描述为掌管土地的神祇,或是上古时期的官职名称。
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提到:“土正曰后土。”
这里的后土便是官职之名,负责管理土地事务。
而在《礼记?祭法》中则记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