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不大,总共只有两间房,虽说带了个小院子,但这个院子其实便是厨房与杂储的地方。
她出了门,便到了院子。
清秋就在院角厨房听郎中说怎么熬封弋晚上要喝的那一帖药,雪燕见江元音出来了,忙迎过来,拿过蒲扇替其扇风:“屋外怕是会有些热,夫人要不还是回屋里待着吧。”
“没事,我就在屋檐下,晒不着日头,而且院子里有风,也不热。”
雪燕闻言不再劝,转身去屋里搬了张椅子出来。
江元音原本没打算久待,但既应承了要回家祭祖的郎中,只好寻些事来打发时间。
是以她坐在屋檐下的椅子上,抬头望着巷弄茂密大树伸进小院的枝干。
阳光斑驳,隐隐绰绰。
她眺望着,放空思绪。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一道阴影自左上方而来,遮挡住江元音一半的光。
她侧头看去,只见封弋环臂,立在她左侧。
“你怎么出来了?”江元音着实讶然,扬声确认道:“你能下床走路了?”
“嗯。”
江元音扫过他的衣服,提醒道:“可别牵动了伤口。”
“不会。”
封弋每句回答都简短,只留给江元音一个侧脸,凝神远望。
江元音免不了猜测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才出来察看情况,于是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紧声询问:“你在看什么?”
“你在看什么。”
江元音拧了拧眉,有些不悦。
他若不愿告知,她也不会追问,没必要重复她的话来堵她吧?
真是难沟通。
下一瞬,意识到她循着他的视线看到的便是她刚刚放空看到的树木光影后,她后知后觉地回过味来,确认问道:“你是说你在看我在看什么?”
很是绕口的对话,但他刚刚的语气的确不是反问的语调。
“嗯。”
得到封弋肯定的回答,江元音的眼角无语地抽了抽。
就这?
她还以为是有什么突发状况呢。
也不知是不是她把他的处境想得太水深火热,危险重重了,才对他每一个言行都过度解读,随时提心吊胆,以为是他仇家找上来了。
谁知他这般面色凝重认真的盯着,仅仅只是在看她刚刚在看什么?
不过也赖他说话句式习惯异于常人,经常省略主语,再配上他那不苟言笑的脸,平添危机感。
封弋侧头,“你在看树?”
江元音颔首:“是。”
“会不会耽搁了?”
江元音好脾气地问:“会不会耽搁什么?”
改不了他说话的方式,只能她多些耐心了,难得他愿意多说两句话,她也正想打发时间。
封弋:“祭祖。”
江元音恍然,道:“我没先人要祭奠,无需归家祭祖。”
她的生父生母用不着她去祭奠,而齐家的先祖与她无关了,更不用提江家了。
封弋看了她一会,有些话想问又咽下,最后只道:“我也没有。”
江元音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竟在他眼里捕捉到几分小心翼翼,于是勾唇笑了笑,口吻一派轻松地回:“无牵无挂没什么不好,胜在自由,是吧?”
她没有卖惨,更不打算煽情的和他惺惺相惜一番。
封弋:“嗯。”
短暂地沉默,他又问:“确定何时离开汴京了?”
江元音自然是给不出具体的日子的,亦不想他反复问,便随口道:“待你没甚大碍后再说。”
其实现在只要李霁愿意配合,她觉得用不着封弋帮忙,她一样能顺利离开汴京。
但她可不放心把封弋留在汴京,怕他又遇上上一世的恩人,最终还是要去替李承烨卖命。
无论如何,她得先把他安全带离汴京再说。
两人就这样在院子里看树,不时说上两句,度过了一整个下午。
此处住的都是西街最普通的百姓,屋子都不大,人口密集。
到了晚饭的点,邻里间的饭菜香味四溢。
郎中仍旧未归,清秋与雪燕翻找了厨房的食材,简单做了几道菜。
吃过晚餐后,暮色四合,天要黑了。
清秋依照郎中的嘱托将熬好的汤药递给封弋。
雪燕不住张望大门,着急嘀咕郎中怎地还不回来。
江元音倒是镇定自若。
中元节亦有放河灯的习俗,是以和乞巧节一样,没有宵禁。
晚些回去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