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支教老师赵小暖这事儿,关意意都没时间跟陆少权聊。
明天就是祁奶奶家的乔迁之喜,她今天得在家里剪窗花,磨米面,傍晚把买的菜种种下。
而陆少权在部队里也有他自己的事情没回家,春节过后其他军区要来互相观摩学生,他们得加强训练。
小两口再见面已经第二天早上。
乔迁之日看重的就是清晨最吉利的时辰,祁珍去找先生看过,定在七点之前。
所以凌晨五点钟关意意就起床把米糕给上了蒸。
米糕分上中下三层,中间和最上边的层都洒上红色色素和红糖,再放上一些大红枣,寓意好又好看。
为了让做客的客人都尝上两口,她做了满满三大蒸。
差不多六点钟的时候陆少权带着胡旭和林小虎回来帮她端米糕。
关意意则去叫上刘菊花和宝儿母子俩,还有杨芬。
大家一块儿头顶着东方的鱼肚白去了上庄村祁奶奶新家门口。
祁珍他们一家三口带着祁奶奶,还有些村里人已经等在那儿。
在村长的指挥下,年轻小伙子们肩扛七色礼,放炮竹,再由村里一个德高望众的人推开贴着红封条的门,嘴里念着祝福的话。
入新宅的仪式就算完成了。
关意意他们进屋后,赶紧去厨房给大家分糕,贴对联,贴窗花,好不热闹。
吃完米糕就又开始准备饭菜。
上庄村里的人都很重视人情味儿,各家各户自觉自动都拿了些吃食来,有米有面也有各种菜。
给归归类就能凑出三四个菜,再加上祁珍他们置办的肉类。
总之还挺丰富,不过村长也留下话了,只吃一顿,中午吃完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至于陆少权他们部队的,不仅自己带伙食,还贡献了当天的主食馒头。
一直忙碌到下午两点来钟,宾客散尽,陆少权也带着部队回去了八十一师。
关意意和刘菊花她们留下来帮祁奶奶归置好屋子。
因为是新屋入住,祁珍要留在这里陪老太太几天。
胡红兵和他爸胡社会侧拿起锄头背箩说上要山。
一问才知道,原来上庄村背后的山群连绵不绝,每到开春老百姓们就会上山去挖草药。
不过这个时候上南这边还没有收药一说,大多数都是挖点清凉解毒的,消肿止血的基本草药回来家里备着。
刘菊花和杨芬一听来了兴趣:“要不我们也跟着他们上山吧,哪怕啥也挖不到,就当去玩也好。”
祁珍热心的说:“那把宝儿留下,带着娃爬山不方便。”
关意意就一种心思,她虽然读了两本中医方面的书,实际书上边的草药见过的少之又少。
如果能上山去实践一下其实挺好的,便道:“好啊,看看咱们今天谁运气好。”
祁奶奶这就去村里给她们借了两把小锄头,大家就顺着村头的一条小道上了山。
到达山脚后顺着一条村民踩出来的山路一直往上爬,大约二十分钟后爬到山头,放眼看出去,只觉得上庄村的这座后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
而这座山的后面,是层层叠叠无数座山峰。
而且随着离村子的距离越远,树林的密度看起来就更好更茂盛。
就连来自山村里的刘菊花都忍不住感叹:“我滴娘哩,才发现这里的山这么好,树这么大,比我老家好太多啦!”
杨芬更是感叹:“我老家那块平地多,很少见着这样的高山。”
胡社会平时就话不多,跟群女人在一起更是三拳打不出一个冷屁,这会儿便自顾自的就钻进了林子里。
胡红兵可是开朗得很,一口一个嫂子的叫着:“刘嫂子,杨嫂子,你们可千万别迷路哈,大家就照着一个方向走,看到没,这座山顶上大松树,咱们要是找不到方向就看这棵松树,跟着这儿过来就是了。”
话完还是不放心:“算了,还是跟着我吧!”
结果就是三个女人跟着他们父子俩,先在山顶找了一圈,然后顺着山顶下去。
最终找到黄莲,山姜,刺儿菜,艾叶。
几乎每一样关意意都能准确的叫出名字,并得到胡红兵的认同:“妹子,你咋懂这么多草药?”
就连杨芬也很吃惊地看向她。
刘菊花侧笑着帮忙解释:“这丫头老是看一本书叫《本草纲目》我看上边就是画着些花花草草的,她记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