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无情意,两人三天两头吵嚷,陆远舟心里烦闷,为了躲清静,这两日都未归家。
太子妃亲至,陆府另几房的夫人也都陪坐身侧,跟着岔开话题。
太子妃也不多问,略扬了扬唇,指了刚熬好汤药进来的栖月,仔细问道:“怎得是世子夫人亲自做这些事?底下的人都是死的?可是趁着主母生病躲懒?”
王夫人神色一僵。
连忙给身旁的齐妈妈使眼色,齐妈妈悄悄往外头走去。
栖月将药碗递给一旁的小丫鬟,自去太子妃面前行礼。抬头却见太子妃下首,另坐着一个身着黄色宫装的貌美女子。
太子妃笑道,“想来你不认识,这位是燕王侧妃。前些日子回京,设宴时你要侍疾,不曾前往。”
栖月紧接着又行了一礼。
谁知那燕王侧妃却亲自起身,将她扶起,“快不必如此。”
燕王侧妃时安也就二十左右,容貌极好,修眉联娟,素齿朱唇,气质出尘,虽生得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清,人却极和善:
“前几日我回京,听京都好些从前的姐妹说起世子夫人,”她仔细看了看栖月,赞叹道,“当真是仙姿玉色,名不虚传。只是脸色却差些,可是病了?”
栖月摇头,“多谢王妃夸赞。”
时安转头朝太子妃笑道,“世子夫人我瞧着好生面善,一见便心中欢喜,跟自家妹子似的。”
太子妃笑道,“举凡美人,你总瞧着像自家妹子。”
两人径自说笑起来,全然未将“病体未愈”的王夫人放在眼里。
王夫人面色隐隐有些不好。
太子妃这会儿像是才想起来,转头问道,“陆二郎公务在身,不能侍奉榻前,怎么他夫人也诸事缠身,忙的不可开交?”
栖月瞅准时机,将药奉上,“母亲,这是才熬了两个时辰的药,您趁热喝,凉了药效不好。”
王夫人解释的话被堵住。两个时辰的心意呢,她如何能不喝?
才将一碗苦药喝完,沈清月姗姗来迟。
这两日陆远舟为了躲她,不肯回府,沈清月正生闷气,若非碍于婆母的病还没好,她早闹着回娘家去。
到时候,陆远舟便是低三下四来求她,她也绝不回还!
齐妈妈来唤她时,沈清月正在午睡,睡眼惺忪,略拢了拢头发,洗了脸灵醒片刻,紧跟着到了正院。
可人人都不是睁眼瞎。
两个儿媳,一个神情憔悴,另一个两颊粉红,两相对比,实在明显不过。
二夫人是不怕得罪人的,当即笑道,“老二媳妇是刚睡醒?年轻人,就是觉多,不像我们,一到夜里就睡不好,白天更不敢睡。是不是,大嫂?”
王夫人只觉得方才那碗药一路苦到心里,却仍维持着笑意。
沈清月却面露尬色,僵在原地。
最后还是王夫人解围,“是我使唤她去拿件物事,她手脚慢,月儿,快与两位王妃请安。”
沈清月依言朝上首的二人行礼。
如今朝堂上,太子与燕王双方各有拥趸,斗得正凶,尤其是燕王,人虽在封地,声势却足,隐隐有压过太子的势头。
本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两位王妃倒相处融洽。
随后又说起王夫人的病。
太医院院判是个胡须都白了的老太医,姓朱,诊过脉后,先不急着开方子,听栖月说症状。
栖月是老老实实照顾了半个多月,说起来症候头头是道,连王夫人每晚起几次夜,做了什么全都一字不落。
一直说了小半盏茶的功夫,王夫人的神色也越来越难看,只是不好当着众人面发作,“这孩子,真是实诚,什么话都往外说。好了,不用说那些细枝末节。”
二夫人也收了脸上笑意,“可不是,若是栖月不说,咱们哪里晓得这孩子的孝顺。朱太医,大嫂的病如何?怎一直不见好?”
王夫人目光渐渐闪烁,往左右两边游移而去,“病去如抽丝……”
朱太医抚须道,“倒是不妨事,只是国公夫人身子虚,才会缠绵病榻。我开些滋补的药,准保药到病除。”
这话说得委婉,可细品之下,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甚至开的方子只是滋补方子……
众人的目光顿时微妙起来。
栖月却眼含泪光,双手合十,情真意切,“阿弥陀佛,母亲的病终于好了,这样我就放——”
一句话没说完,人就两眼一翻,软软倒了下去。亏得身后松萝机警,及时将人扶住。
恰好朱太医也在,顺势